[实用新型]一种烟气脱硫用多功能吸收塔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78791.4 | 申请日: | 2009-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林;郎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西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18;B01D53/50;B01D4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脱硫 多功能 吸收塔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烟道气脱硫的多功能吸收塔,该多功能吸收塔可用于多种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尤其适用于以离子液或有机胺液体为脱硫剂的溶剂循环吸收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石燃料燃烧及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烟道废气中由于通常含有大量的SO2,其必须经脱硫技术处理净化后方能排空。目前的烟气脱硫技术有石灰石-石膏法、氨法、双碱法、磷铵法、活性炭纤维法、有机胺法、溶剂循环吸收法等。其中,溶剂循环吸收法烟气脱硫技术由于采用如离子液、有机胺液体等特殊溶剂作为脱硫剂,该脱硫剂在常温下吸收SO2,而后加热解吸出高纯SO2并使脱硫剂再生,因而具有脱硫工艺流程简短、脱硫剂可循环使用、脱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副产物硫酸经济价值较高等特点,从而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烟气脱硫技术之一。
通常,在采用如溶剂循环吸收法等烟气脱硫方法进行烟气脱硫时,用脱硫剂吸收烟气中SO2并使烟气得以净化之前,原料烟气需予以洗涤降温处理。有鉴于此,目前,在脱硫工艺上常用做法是同时设置两个塔,分别作为烟气洗涤塔和SO2吸收塔,烟气从洗涤塔下部进入洗涤塔并以洗涤水逆流洗涤降温处理后,再从洗涤塔塔顶引出并经管道进入SO2吸收塔塔底与脱硫剂进行逆流吸收净化。但上述采用双塔分别进行烟气的预处理和脱硫净化的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首先,两个相互独立的塔体的采用,使脱硫装置的设备投资增大;其次,对于大流量的烟气脱硫环境,从洗涤塔顶至吸收塔下部的烟气输送管道需具有大口径和较大的长度,这又大幅提高了装置在工艺管道方面的投资,同时增加了设备及管道的安装难度;再者,双塔的设立也对整个脱硫装置的占地面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通过提高主体工艺设备的集成化程度和多功能性,以实现有效减少烟气脱硫装置的投资、降低装置安装难度,并同时减少装置占地面积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烟气脱硫的多功能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隔离板和导气隔板,将吸收塔塔体自上而下垂直分隔成预处理区、中间烟道和吸收区三个相互独立的区域,其中,隔离板与塔体间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为预处理区,隔离板与导气隔板间围合形成的区域为中间烟道,导气隔板与塔体间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为吸收区。隔离板为竖直板状密封结构,但在其顶部开设有贯通孔洞;导气隔板上部为竖直板状密封结构,下部为立柱支撑结构。通过隔离板顶部的孔洞以及导气隔板下部立柱支撑间的空隙,又同时实现了预处理区、中间烟道和吸收区间的相互连通。预处理区内,自上而下依次主要由除雾段填料层、洗涤水喷淋器、液体分布器、洗涤段填料层、洗涤水贮槽等组成;吸收区内,自上而下依次主要由除沫段填料层、脱硫剂贫液喷淋器、吸收段填料层、脱硫剂富液贮槽等组成。在上述三个区域中,预处理区用以对烟气进行洗涤和洗涤后除雾,中间烟道用以引导烟气自预处理区到吸收区的合理流动,吸收区用以吸收烟气中SO2和脱硫烟气的除沫。
在工作状态下,烟气自吸收塔下部进入预处理区并自下而上流动,并在洗涤段填料层内以自上而下淋洗的洗涤水对其逆流洗涤以降温除尘后,再经除雾处理,从而完成烟气的预处理。预处理后的烟气在塔顶自隔离板顶部孔洞经中间烟道进入吸收区下部,并在吸收区内自下而上流动,再在吸收段填料层内以脱硫剂贫液逆流吸收烟气中SO2,净化后的烟气再经除沫处理后自吸收区顶部导出至烟囱排放。预处理区内洗涤回水从塔底送至洗涤水循环系统;吸收区内脱硫剂富液送出塔体进行后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当脱硫剂贫液采用雾化喷淋以及脱硫剂贫液具有理想的SO2吸收速率时,吸收区内吸收段填料层可予以取消,从而实现空塔状态下脱硫剂贫液对烟气中SO2的逆流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供一种可用于多种烟气脱硫的技术装置,尤其适用于溶剂循环吸收法烟气脱硫的多功能吸收塔,以单一吸收塔同时实现了对烟气的洗涤预处理、吸收净化功能,从而有效满足了脱硫装置对低投资、易安装、占地面积要尽量小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烟气处理量较大的工况。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基础上,结合溶剂循环吸收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所形成的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西工业气体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西工业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8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