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外线催化船舶压载水处理组合反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6897.0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董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B01J21/06;B01J23/06;B01J23/30;B01J23/20;B01J27/04;B01J27/05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1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催化 船舶 水处理 组合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载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强化光催化臭氧联合船舶压载水处理用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越来越多、体积越变越大,船速也越来越快。压载水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证。据估计,目前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每年大约有120亿吨,并随着航运业的发展仍在逐年递增中,每天存在于船舶压载水中随船周游世界的生物超过4500种,即使经过数月的航程,许多种细菌、植物和动物仍能存活于压载水及其沉积物中。海船压载水中的生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所造成的生物入侵和流行病传播等对海洋环境和人类的侵害事件屡有发生,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lobalEnvironment Facility简称GEF)确认其为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2月13日制定了《关于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管理和控制的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对压载水的处理标准(包括可存活生物的尺寸及数量、病原体为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做了明确规定,为压载水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执行依据,于2009年生效并逐步强制执行。《公约》意味着有效处理船舶压载水将成为船舶进入他国港口的“通行证”,解决不了压载水问题的船舶无法进入他国港口,没有压载水处理设施的远洋船舶将面临不能靠岸停泊的尴尬境地。因此,海船压载水的净化处理相关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和产业化将会对我国航运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各航运企业迫切需要采用相关技术解决船舶压载水排放达标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压载水的处理技术已有大量研究和报道,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涉及的处理技术可分为下述几类:
(1)物理处理法(如采用热、超声波、紫外线、银离子、磁化等进行处理);
(2)机械处理法(过滤、改善船舶设计等);
(3)化学处理法(臭氧、抽氧、加氯处理等);
(4)生物处理法(如在压载水中加入肉食性或寄生性生物以消灭)。
但迄今为止,众多研究证实,上述方法均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如物理法的热、超声波、银离子、磁化等方法存在处理装置耗能大、成本高的问题,传统紫外线法存在杀藻难、灭菌不彻底、处理效果差等问题;机械法存在处理装置设备体积大、船舶安装困难、设备运行成本高等众多问题;化学法存在所使用的或反应生成的化学品对海水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生物法存在长期的潜在生物危害、可控性差的问题,因此,没有任何上述的单一方法能够直接使压载水的处理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即:安全、可靠、有效、环境允许且费用合理。因此,对上述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再开发和适应性创新,研究压载水有效处理的新型方法、技术和设备是各国当前迫切需要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海船压载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设备体积大、耗能大、灭菌不彻底、对海水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差等缺点,而提供一种全新的高效率、低能耗的海船压载水的处理反应装置,可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即:安全、可靠、有效、环境允许且费用合理的紫外光催化船舶压载水处理组合反应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紫外光催化船舶压载水处理组合反应器,该反应器包括反应单元、反应腔体、固定装置和阀门,
所述反应单元由紫外灯、保护管以及多孔光催化剂组成;
所述保护管中心放置有紫外灯;
所述负载在各种载体上的多孔光催化剂紧贴保护管的外壁并固定在其两侧;
所述反应单元的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反应腔体的底部,另一端包括紫外灯的电源接口端采用密封结构安装在反应腔体的上端盖上;
所述阀门通过转接头分别安装在反应腔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
所述多孔光催化剂为片状、丝网状,并且采用可激发紫外线的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半导体光催化剂;
所述紫外灯采用能发射主波长为低于360nm紫外光的氙灯、低压汞灯等,最优为254nm、185nm的紫外灯。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1)结合了紫外光辐照和光催化两者的作用,即反应过程中既有紫外光解作用,又有光催化强氧化作用,弥补了常规紫外技术存在的杀菌不彻底、形成耐紫外的生物变异等潜在生态问题;
(2)具有更高的反应速度,可有效杀死小于50μm的原生动物、藻类、细菌、孢子等,杀菌时间小于5秒;
(3)基本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6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