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76263.5 | 申请日: | 2009-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杜成刚;滕乐天;何维国;姜久春;张华;顾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B60R16/033;B60K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20000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充电 防窃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窃电装置,尤其涉及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巨大挑战,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变革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焦点和核心,这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电动汽车以电为动力,能够实现“零排放”,噪音低,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世界各国(如法国、日本、美国、以色列等)著名的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各类电动汽车和配套充电装置,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和突破。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电动汽车和配套充电设施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举世瞩目的北京2008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电池快速更换充电站,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服务。
但是,目前研制的充电装置大部分都处在理论研究、实验阶段,且主要针对特定示范项目、特定车型,技术指标各不相同,其充电管理功能相对比较简单,在充电安全防护方面的功能也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嵌入式控制器、读卡器、液晶触摸屏、工作电源、充电舱,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通过串口COM5与读卡器连接,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通过串口COM1液晶触摸屏连接,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与充电舱连接,所述的工作电源分别与嵌入式控制器、读卡器、液晶触摸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舱内设有充电插座、急停开关,所述的充电舱设有舱门电磁锁。
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与舱门电磁锁控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
(1)可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判断卡片的有效性,只有卡片有效(包括卡片是否合法、余额是否大于限值等)才可以进行充电;
(2)对充电插座进行管理,只有在卡片有效的条件下,用户才可以进行插头连接操作;在闲置状态时,充电舱门处于闭锁状态,无法接触到充电插座,确保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的充电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电动汽车充电防窃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嵌入式控制器、读卡器、液晶触摸屏、工作电源、充电舱,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通过串口COM5与读卡器连接,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通过串口COM1液晶触摸屏连接,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与充电舱连接,所述的工作电源分别与嵌入式控制器、读卡器、液晶触摸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舱内设有充电插座、急停开关,所述的充电舱设有舱门电磁锁。
所述的嵌入式控制器与舱门电磁锁控制连接。
嵌入式控制器:为装置的主控模块,实现对整个装置各部分的控制与管理。
读卡器:用于用户卡片的身份识别和读取信息;
液晶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
为保证运营单位利益、防止盗电和确保用户操作安全,充电插座不应处于裸露状态,为此,在充电舱门上设置有电磁锁,通过软件控制实现门锁的吸合/释放。
充电舱门设计为上扬式,内部主要有充电插座、急停开关按钮。
常规状态下,充电舱门处于闭锁状态,用户无法接触到充电插座,当用户需要进行充电时,需插入IC卡,系统读取IC卡信息,进行身份识别,身份验证成功后,液晶触摸屏上人机交互界面显示IC卡信息,充电舱电磁锁释放,充电舱门可以打开,液晶触摸屏上人机交互界面提示用户可进行插头连接界面,插头连接倒计时时限设置为60秒,等待用户插入充电插头:
当倒计时时间到或用户点击界面“退出”按钮后,门锁关闭;
当连接成功后,嵌入式处理器发送电磁锁闭锁命令,此时,因插头处于连接状态,因此充电舱门无法复位,充电舱门不能闭锁,确保了用户在充电状态时可进行急停开关操作。
当用户结束充电后,用户拔出插头后,充电舱门自动下落,电磁锁吸合,充电舱门闭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6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