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水位差码头通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5932.7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费康一;马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位 码头 通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水位差码头通行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长江中、上游高水位差地区,码头的设计都采用桩基高桩梁板式码头或框架式码头,常规的的桩基高桩梁板式码头,在长度方向一般每隔7至8米的长度必须布置一个桩基的横梁(排架),而码头的总长度越长带来其横梁(排架)的数量也越多,无论码头有多长,在码头平台的上层面上,其长度方向一般都是能做到通行无阻的,但在码头平台的下层,由于有桩基的横梁(排架)阻挡,其横梁(排架)之间都是独立跨度,使其在码头全长方向是不能贯通行走的。在低水位差地区由于高、低水位变化不大,在码头垂直工艺使用的设计上,依靠码头平台的上面层即可满足于工艺要求,但在高水位差地区,如长江的中、上游地区,它既要满足高水位工况下码头平台上层面的工艺使用要求,同时又要在低水位时,满足码头平台的面层以下通行的工艺使用要求,其高与低水位的差值有十余米以上。现有技术的桩基高桩梁板式码头、框架式码头都不能满足在高水位差地区的码头作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高水位差码头通行平台,它在横梁上增设了通行孔以及连接两横梁的下层通行平台,优化了码头横梁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整个码头上、下两层平台在总长度上能全部(或局部)贯通,大大方便了高水位差码头的作业要求,而且不增加工程造价,不影响结构强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水位差码头通行平台,包括纵梁、码头平台、横梁,特点是横梁呈“门”字形,两端设有人行通孔,两横梁间设有连接人行通孔的下层平台,码头平台与下层平台设有梯子连接,横梁支承在桩基上与高桩固接。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码头横梁的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适用性强、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的优点,在不增加工程造价,不影响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了码头上、下两层平台在总长度上能全部(或局部)贯通,大大方便了高水位差地区的码头作业要求,更好地发挥了码头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架设在横梁3上的纵梁1、码头平台2,横梁3呈“门”字形,其两端设有人行通孔4,两横梁3之间设有连接人行通孔4的下层平台5,码头平台2与下层平台5之间设有梯子7连接,横梁3支承在桩基上与高桩6固定连接.
实施例1
参阅附图3,以安徽省安庆地区的长江北岸某新建船厂的舾装码头工程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工程的码头平台的长度为650米,宽度为20米,横梁3的间距为7.65米,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2层桩基高桩梁板式码头,其设计高水位为+12.00米,设计低水位为+1.80米,码头平台2的面标高为+15.00米,在码头平台2的两侧且+10.50米标高处设有下层平台5,以供设计低水位时提供人员通行作业。
通过这个工程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码头横梁3(排架)的两端设置人行通孔4,打通了由横梁3即排架造成的横向阻隔,使码头前后两侧+10.50米标高处的下层平台5在沿码头的650米长度方向可达到通行作业,在码头每65米长的分段上仅须设置1个供人员上、下的梯子7,从而优化了原需在每个横梁3(排架)的间距7.65米内都必须设置人员上、下的钢梯,充分发挥了码头的使用功能、减少通行人员上下往返的麻烦,提高了码头下层平台的使用安全度并降低了工程总造价,缩短了工程施工工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5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液压系统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外波纹型保温塑料供暖/供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