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5799.5 | 申请日: | 200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6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袁鹏斌;余荣华;欧阳志英;许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17;H01B5/00;H01B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094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油气 开采 智能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开采的钻井工程已开始进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新阶段。有线传输的智能钻柱将为油气钻井提供动力和数据信息传输通道。由于油气开采钻井的工况一般都较恶劣,其温度变化大,井内具有较大压力,且钻柱内电缆敷设的特殊性,因此目前电线电缆行业现有的电缆产品均不能满足智能钻柱所用电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本电缆可敷设于智能钻柱柱体内,并应用于恶劣工况下智能钻柱的电力和信息传输,实现油气的智能开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包括电缆导体、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电缆导体外,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所述电缆导体是若干薄铜片或若干微丝铜线组成的软铜导体,所述若干薄铜片或若干微丝铜线层叠设置并构成长条形,所述绝缘层包括内层玻璃纤维加强型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和外层纯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所述屏蔽层是挤压微米级不锈钢纤维加聚四氟乙烯所组合成的金属系复合型屏蔽结构。
上述若干薄铜片或若干微丝铜线等截面。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若干薄铜片或若干微丝铜线组成的软铜导体层叠设置构成电缆导体,电缆导体外裹由内层玻璃纤维加强型聚四氟乙烯材料和外层纯聚四氟乙烯材料组成的绝缘层,绝缘层外裹由挤压微米级不锈钢纤维加聚四氟乙烯所组合成的金属系复合型屏蔽层;本电缆可敷设于智能钻柱柱体内,并应用于恶劣工况下智能钻柱的电力和信息传输,实现油气的智能开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采用若干薄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采用若干微丝铜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包括电缆导体、绝缘层2和屏蔽层3,所述绝缘层2包裹于所述电缆导体外,所述屏蔽层3包裹于所述绝缘层外,所述电缆导体是若干薄铜片1或若干微丝铜线4组成的软铜导体,所述若干薄铜片1或若干微丝铜线4层叠设置并构成长条形,所述绝缘层2包括内层玻璃纤维加强型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和外层纯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所述屏蔽层3是挤压微米级不锈钢纤维加聚四氟乙烯所组合成的金属系复合型屏蔽结构。
上述若干薄铜片1或若干微丝铜线4等截面。
本实用新型用于油气开采智能钻柱的电缆若干薄铜片或若干微丝铜线组成的软铜导体层叠设置构成电缆导体,电缆导体外裹由内层玻璃纤维加强型聚四氟乙烯材料和外层纯聚四氟乙烯材料组成的绝缘层,绝缘层外裹由挤压微米级不锈钢纤维加聚四氟乙烯所组合成的金属系复合型屏蔽层。
本电缆的电缆导体采用由多层平行排列的薄铜片或多股平行排列的微丝铜线组成,多股导体的长条形设计提高了电缆柔软性及耐反复弯曲性能,保证了电缆在智能钻柱接头部位的安装方便以及在钻体内的可靠性。
绝缘内外层选用玻璃纤维加强型聚四氟乙烯和纯聚四氟乙烯材料;这两种材料提高了电缆的耐高、低温性能;同时内层玻璃纤维加强型聚四氟乙烯提高了电缆的绝缘性。外层纯聚四氟乙烯提高了电缆的柔韧性。
屏蔽层采用金属系复合型屏蔽结构,使电缆具有屏蔽功能的同时,在智能钻柱系统向井下传输电力的时候降低了电力线周围的磁场,再者本电缆在采用内衬套的智能钻柱应用中,非常大的内衬压力在挤压微米级不锈钢纤维加聚四氟乙烯结构时不会对电缆的绝缘层产生变形和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未经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5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