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散热孔的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5338.8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0 | 分类号: | H01R9/00;H01R11/0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丁惠敏;郑立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电力 传输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在电力传输中,发电、用电、供电设备连接的电源接线端子,在接点处是发电、供电、用电传输通道最容易出事件的部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连接的接触面积小、接触不良,从而导致通过负荷电流时发热而发生事故。
发电设备的接线端子、供电设备的接线端子及用电设备的接线端子与电源线的端子和它们所采用的材料、制作工艺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为解决发、供、用电传输负荷电流时接线端子发热问题,人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使用新材料,制作新工艺。但现有的技术仍不能避免由于电流负荷发热而产生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目前,发电设备、供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的接线端子、电源线的端子,采用的材料大都为导电性能较好的有色金属,根据导线导电的材料和形状,制作工艺形状各异。如何能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制作工艺加以改进,加快发电设备、供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的接线端子、电源线的端子接连情况下在通过负荷电流时产生的热量散发,缓解接线端子发热,减少由此产生的故障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在其电接触区域中具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构思,散热孔的开口端位于接线端子的电接触区域的背离直接电接触面的背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较佳的构思,散热孔的纵轴线垂直于背表面或直接电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较佳的构思,散热孔的纵轴线与所述背表面或直接电接触面斜交。
更为有利的是,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由两个散热孔组成的成排的散热孔,所述成排的散热孔呈燕尾型,所述组成燕尾型的两个散热孔的位于所述接线端子内部的端部是互通的。
优选的,所述组成燕尾型的两个散热孔的纵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构思,更为有利的是,散热孔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力传输用接线端子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接线端子在通过负荷电流时产生热量。危害最大的部位是接线端子的接触面处。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接线端子的接触区域中增加散热孔,从而使得在不增加接线端子材料和不改变其结构形状、也不增减导电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增加接触面的散热面积。散热孔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三角形。
图1示出一种带有散热孔2的平板型接线端子。该种型式的接线端子在电力负荷传输中用途非常广泛,平板型接线端子一般用在大截面导线或硬母线的电连接上。从图1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平板型接线端子在其两端的对称的固定区域中分别具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端子固定孔1,而在平板型接线端子的中部的电接触区域中带有三排燕尾型互通的散热孔2,在与平板型接线端子较窄边平行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各排散热孔之间的两两间距彼此相同。每排燕尾型散热孔均由两个互通的散热孔2组成,散热孔2的纵轴线与平板型接线端子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或其平行线成一定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大于45°的夹角,因此每排燕尾型相通的两个散热孔2的纵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每排散热孔2的纵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而端子固定孔1的纵轴线不落在此平面上,也就是说,端子固定孔1的纵轴线与各排散热孔2的纵轴线不共面。散热孔2为盲孔,其开口端位于平板型接线端子的电接触区域的背离直接电接触面3的背表面4上。散热孔2的另一端位于平板型接线端子的内部,组成燕尾型的两个散热孔2的位于平板型接线端子内部的端部是互通的,由此形成从背表面4周围的环境到接线端子内部再到背表面4周围环境的空气对流路径,大大增强了散热能力。由于散热孔2在直接电接触面3上没有开口,因此,没有改变接线端子的电接触面积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5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性腐蚀性物料输送溜子修复板
- 下一篇:一种垃圾清运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