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4985.7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冯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孙健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混凝土 浇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地下墙体结构逆作法施工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中,由于砼上部障碍导致砼振捣难以密实,加之砼的收缩,施工缝处砼孔隙较多,渗水现象严重,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措施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针对性强,容易推广的施工技术取代原来做法:用于地下墙体结构逆作法施工的“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装置,以解决现有逆作法施工施工缝处砼孔隙较多,渗水现象严重的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装置,由地下连续墙、已施工内衬墙、待施工内衬墙、冠梁、模板支架、单面对拉螺栓、防水胶条、漏斗型模板和预埋木方组成,所述的已施工内衬墙固定于地下连续墙右端上部,所述的防水胶条固定于已施工内衬墙下部的槽内,所述的漏斗型模板固定于模板支架上部,所述的模板支架固定于地下连续墙右侧下部,所述的底部吊模固定于模板支架下端,所述的预埋木方固定于底部吊模。
所述的模板支架于地下连续墙为单面对拉螺栓连接固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斗型支模,保证了施工缝处砼浇灌密实,同时采用防水胶条形成密封圈,解决施工缝的渗水问题,解决了逆作法施工时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及渗水的施工难题。构造简单,制作容易,操作方便,针对性强,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层砼墙支模示意图
图2为中间层砼墙支模示意图
图3为浇筑后的表面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逆作法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装置,由地下连续墙1、已施工内衬墙2、待施工内衬墙3、冠梁4、模板支架5、单面对拉螺栓6、防水胶条7、漏斗型模板8和预埋木方9组成,已施工内衬墙2固定于地下连续墙1右端上部,防水胶条7固定于已施工内衬墙2下部的槽内,漏斗型模板8固定于模板支架5上部,模板支架5固定于地下连续墙1右侧下部,底部吊模11固定于模板支架5下端,预埋木方9固定于底部吊模11。模板支架5于地下连续墙1为单面对拉螺栓连接固定。
如图1所示的第一层砼墙支模示意图,所示的待施工内衬墙3利用单面对拉螺栓6及模板支架5进行支模,底部回填黄砂成斜面(角度15-30°),同时安装一根木方,使砼浇筑后下部形成一个槽。
如图2所示的中间层砼墙支模示意图,表示中间层施工时,首先将上层砼结构凿毛,在上层结构的槽内安装防水胶条7,绑扎钢筋,内侧上部两根钢筋临时固定,上口支模成漏斗型8,确保能插入振动棒进行振捣使砼密实。底部安装吊模成斜面(角度15-30°),同时安装一根木方9,使砼浇筑后下部形成一个槽。
如图3所示的浇筑后的表面处理示意图,浇筑完毕后,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将漏斗处多余的砼凿除,并用防水砂浆抹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桩和搅拌桩相结合的围护结构
- 下一篇:水平定向振动沉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