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气切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4671.7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方雪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雪娥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新区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导管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气切导管。
二.背景技术
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时,呼吸机和吸引器是必备的抢救措施之一。由于大部分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治疗时间长因痰液堵塞无法咳出,常需要气管切开,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来维持正常呼吸。临床发现,当病人连接呼吸机时,需在脱机状态下给予吸痰,造成病人不同程度的缺氧和呼吸困难;当病人不需要连接呼吸机而保留气切导管时,把氧气管和湿化液管用胶布固定于气切导管管口,特别在吸痰、更换敷料时易反复脱落,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机率。另外,气切导管固定面的系带孔很小,固定系带时常牵拉病人气道;而且,系带很细,易损伤病人皮肤。经临床观察,在气切导管管体下端易形成痰痂而堵塞管道,许多病人需多次更换气切导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气切导管。在其使用过程中,当病人连接呼吸机时,可在不脱机状态下通过共同管道吸痰、给药;当病人不连接呼吸机而保留气切导管时,可通过共同管道给氧气、湿化液、药物等。而且固定牢固方便、安全舒适,不损伤病人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原有气切导管的基础上改进的,主要包括管体,进充气口,充气管,气囊,氧气湿化吸痰共同管道,固定面,固定带。其特点是:管体后侧设置氧气湿化吸痰共同管道,二者呈一体型,前端口位于靠近气囊下的管体壁内;后端口为氧气接头、湿化吸痰双用接头,两接头上设有帽塞。在固定面两端增加金属系带拉环,并设置一根配套的两端带粘接面的柔软棉质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型气切导管增加了氧气湿化吸痰给药的共同管道,较有效地保障了在吸痰中不中断供氧,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各项护理操作的无菌性;在固定面对应两端增加金属系带拉环,并设置一根配套的两端带粘接面的柔软棉质固定带,其结构合理,固定牢固方便、安全舒适。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充气口2.氧气接头3.湿化吸痰双用接头4.圆台型T型的后端口5.氧气湿化吸痰共同管道6.固定面7.金属系带拉环8.固定带子粘接面9.固定带母粘接面10.管体11.气囊12.充气管13.氧气湿化吸痰共同管道前端口14.固定带
图2为A-A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气切导管的基础上改进的,加工制作的原材料与原有气切导管相同。管体10,进充气口1,充气管12,气囊11,固定面6,为现有技术。管体10后侧设置氧气湿化吸痰共同管道5,二者呈一体型,在靠近气囊11下的管体壁内设置前端口13;在通过固定面6与充气管12对应的管体外设置外观呈圆台型T型的后端口4,旁侧设置为氧气接头2、后侧设置为湿化吸痰双用接头3,两接头上设有帽塞。在固定面6两端增加金属系带拉环7,并设置一根配套的两端带粘接面的柔软棉质固定带14,其外面两端各设置10cm子粘接面8,中间端设置20-30cm母粘接面9;内面为光滑舒适面。固定带14的两端穿过金属系带拉环7固定于病人颈部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雪娥,未经方雪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型硅胶球囊导尿管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安全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