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防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4647.3 | 申请日: | 2009-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9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民;田炳樟;李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2/02;H01M2/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防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锂电池防爆装置,涉及锂电池的技术领域,应用于锂电池的防爆。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电容量较大、充电速度较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上,包括家用电器及电动车上。
但是,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发热、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的现象,直接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轻者影响主机使用,重者还会烧毁主机引起火灾。据报道,日本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因锂电池发热燃烧引起的家庭火灾事故。
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发生,在充气孔的基础上,另外增设了防爆装置,由于防爆装置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相应增加了生产成本;也有的是在防爆结构上采用壳体上加工成比原有壳体薄的凹坑,直接用于防爆,或者是加工成通孔,采用焊接的方式在通孔上加盖金属箔,作为防爆和密封,由于壳体与金属箔焊接在一起的技术要求高,所以焊接指标很难控制,防爆的效果极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将充液、充气孔和防爆装置合并的结构,设计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的锂电池防爆装置。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锂电池壳体、正电极、负电极、橡胶片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锂电池壳体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上覆盖并固定有橡胶片,橡胶片的厚度为0.5-5mm。实施该技术的明显优点和效果是:由于采用橡胶片作为防爆阀,无需另外开设注液孔向电池内注射电解液和氮气,将注液孔和防爆阀合为一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时,只需用针管穿过橡胶片向内注射电解液和氮气,拔出针头后,利用橡胶片的弹性封闭了针孔,达到电解液和氮气不泄漏,锂电池正常工作;而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超过负荷时,气体便会撑开注液时留下的小孔向外排放,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橡胶片的厚薄与用来注射电解液的针头大小来控制锂电池内部压力的排放量,适用于各种形状及不同厚度的锂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正电极、2-橡胶片、3-通气孔、4-负电极、5-锂电池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附图1,锂电池壳体(5)顶端设有正电极(1)、负电极(4)。正电极(1)和负电极(4)之间设有通气孔(3),通气孔(3)上固定有橡胶片(2)。
见附图1,锂电池壳体(5)顶端设有正电极(1)、负电极(4)。正电极(1)和负电极(4)之间设有通气孔(3),通气孔(3)上固定有橡胶片(2)。
使用时,灌有液体的针管,通过针头穿过橡胶片(2)向锂电池壳体(5)内注射电解液和氮气,拔出针头后,利用橡胶片(2)的弹性封闭了针孔,达到电解液和氮气不泄漏,锂电池正常工作。
当锂电池内部压力超过耐压规定值时,气体经过通气孔(3),由橡胶片(2)上的针孔进行泄压,使锂电池内部压力不超过耐压规定值。有效预防了锂电池由于内部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爆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6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堆工装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