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灌装树脂瓶的把手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74470.7 | 申请日: | 2009-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辉;杨天翠;卢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23/10 | 分类号: | B65D2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建国;张坚 |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灌装 树脂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树脂瓶,尤其涉及液体灌装树脂瓶的把手。
背景技术
通过拉伸吹塑成型的透明树脂瓶,特别是内装物为酱油、食用油等的大容量的液体灌装树脂瓶,由于自身重量较重,为了携带方便、美观大方,树脂瓶上多安装有配合把手。目前已知此种类型树脂瓶的生产一般都采用单模人工控制吹瓶,并为了保证瓶型成型良好,提前放置把手,配合吹瓶,其吹塑方法是:在瓶型模具上预先制作放置把手的位置,吹塑时,先手工把把手放置在瓶型模具上,然后放入加热后的树脂瓶坯,合模进行吹瓶,结束后,手工再把瓶子取出来。
这样的树脂瓶拉伸吹塑方法不仅生产效率极低,产品报废率高,而且需要很多人工,且在操作过程中,工人的手需要伸进模具中进行操作,危险性极高。为此,最好的方法是将液体灌装树脂瓶的瓶体和后置式把手分开制作,然后进行组装。但是,现有的把手与瓶体配合困难、强度和抗拉能力都不是很好,并且用料比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瓶体配合容易,强度、抗拉能力高且材料节省的液体灌装树脂瓶的把手,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灌装树脂瓶的把手,是由握手柄、上连接横梁、下连接横梁以及支撑定位杆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上连接横梁、下连接横梁端头上分别具有向上插入块和向下插入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手柄背部具有“井”字型半镂空加强筋。
为了与液体灌装树脂瓶瓶体安装配合容易,所述上连接横梁与握手柄间的夹角为70度,下连接横梁与握手柄间的夹角为60度。
为了把手与液体灌装树脂瓶瓶体配合牢固,所述向上插入块为竖直向上、向下插入块为竖直向下。
为了节省材料并进一步使把手与液体灌装树脂瓶瓶体配合牢固,所述支撑定位杆呈“口”字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握手柄背部具有“井”字型半镂空加强筋,这样就使得握手柄具有一定的韧性,方便了把手装配到瓶体上,不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将把手预置在瓶型模具中再吹塑瓶体的方法装配把手和瓶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也降低了工人作业的危险性,另外,采用手柄背部具有“井”字型半镂空加强筋还提高了把手的强度以及抗拉能力,并节约了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为液体灌装树脂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把手安装到瓶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液体灌装树脂瓶包括瓶体100和安装在瓶体100的把手200.
如图2所示,瓶体100上部具有用来安装把手200的把手空位10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200由握手柄201、上连接横梁202、下连接横梁203以及支撑定位杆204构成的框架结构。其中、上连接横梁202、下连接横梁203端头上分别具有向上插入块205和向下插入块206。结合图2,把手空位101对应把手200的向上插入块205、向下插入块206的位置分别具有上凹槽102和下凹槽103,所述把手100在安装在把手空位101后,向上插入块205、向下插入块206分别插入上凹槽102和下凹槽103中。
再如图3所示,为了节省材料,提高握手柄的刚性、强度,并且使把手和瓶体配合后,增强瓶把手的抗拉能力,所述握手柄201在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其内部表面211具有“井”字型半镂空加强筋。
为了便于安装配合,所述上连接横梁202与握手柄201间的夹角为70度,下连接横梁203与握手柄间201的夹角为60度。为了把手配合牢固,所述向上插入块205为竖直向上、向下插入块206为竖直向下。
为了节省材料并进一步使把手与瓶体配合牢固,支撑定位杆204呈“口”字形结构,结合图2所示,瓶体100的把手空位101与支撑定位杆204配合的表面具有卡入支撑定位杆204的凸块104。并且,瓶体100的把手空位101对应支撑定位杆204的位置还具有导向槽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4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锁模缸
- 下一篇:一种便于识别区分的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