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3814.2 | 申请日: | 200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1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环球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6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压 打气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气充气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超高压打气充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高压打气装置无论单筒式或者多筒式,其打气单元都采用单一活塞加压结构,由于打气装置使用于高压或超高压,该结构在高压阶段很容易产生高温,需要停顿进行冷却,而且高温会导致活塞出现卡死,高压部的单向装置(橡胶密封圈)很容易出现断裂,达到超高压更不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超高压打气筒。
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其由:握柄4,单向阀5,外筒6,内筒7,高压部分8,单向阀9,储气罐10,脚踏11组成,其特征在于:握柄4连接单向阀5,单向阀5在内筒7内,高压部分8位于内筒7底部与单向阀9相连,内筒7外有外筒6,单向阀9与储气罐10连接,脚踏11位于整体底部,高压部分8由微型单向阀主体12,耐高压方圈13,密封圈14,压圈15,钢珠16组成。
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其将原有打气装置中高压部分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装,可避免打气时产生的高温导致活塞卡死的现象,避免了单向装置出现断裂,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充气达到250KN以上,达到超高压充气。
说明书附图
图1为原有打气筒高压部分结构图,
图2为原有打气筒下压高压部分橡胶圈向上滑动产生高压气体输出。
图3为原有打气筒向上提拉高压部分橡胶圈向下滑动气体注入。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高压部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高压部分钢珠向上滑动产生高压气体输出。
图7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高压部分钢珠向下滑动气体注入。
图中1为橡胶圈,2为进气孔,3为高压管,4为握柄,5为单向阀,6为外筒,7为内筒,8为高压部分,9为单向阀,10为储气罐,11为脚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原有打气筒高压部分结构图,其靠气流使得橡胶圈上、下运动阻挡或者开启进气孔来实现打气,图2和图3示意图说明其工作情况,当进入到高压部分时,橡胶圈承受的力很大,导致变形漏气,其上下运动摩擦橡胶圈产生高温会出现卡死情况,导致打气筒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如图4,其由:握柄4,单向阀5,外筒6,内筒7,高压部分8,单向阀9,储气罐10,脚踏11组成,其中图5为高压部分8示意图,由微型单向阀主体12,耐高压方圈13,密封圈14,压圈15,钢珠16组成,高压方圈13放置于微型单向阀主体12内,耐高压方圈13为一对以上布置,密封圈14固定于微型单向阀主体12内壁,密封圈14内放置钢珠16,压圈15装置于微型单向阀主体12最底部,固定钢珠16。图6和图7为其高压部分工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打气筒,其将原有打气装置中高压部分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装,可避免打气时产生的高温导致活塞卡死的现象,避免了单向装置出现断裂,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充气达到250KN以上,达到超高压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环球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环球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3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绝热装置及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系统
- 下一篇:汽车制动管路中阀类用快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