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燃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3743.6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737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杰;屈晨竹;张亮;张俊;刘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8 | 分类号: | F02M3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燃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摩托车燃油系统的电动燃油泵。
背景技术
电动燃油泵是为汽车、摩托车的燃油系统提供足够的具有规定压力燃油的重要部件。
现有的电动燃油泵主要由壳体、永磁电动机、出油嘴、进油板、出油板、叶轮等部件组成。其中,进油板和出油板的材质大多采用铝合金材料。这种电动燃油泵的缺点是价格较高,耐磨性较差。
为解决出油板、进油板的耐磨性问题,虽然可以在上述电动燃油泵的出油板的轴孔中设置滑动轴承,在进油板上设置止推轴承;但是,滑动轴承和止推轴承大多采用铜质和钢质材料,长时间在燃油环境中工作,容易被油中的硫和酸性物质所腐蚀,使整个电动燃油泵的电枢抱死或摩擦阻力加大,性能大幅下降;另外,电动燃油泵的叶轮与进、出油板之间的间隙必须很小(10~30μm),而燃油在高温下易形成胶质,使叶轮与进、出油板粘住,引起电动燃油泵早期失效。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198139Y(公开日:1995年5月24日)公开了一种车用电动燃油泵,其出油端板、内、外转子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因此不会被油中的酸性物质所腐蚀。但是这种电动燃油泵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和组装比较难;还要考虑与直流马达转轴的连接配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燃油泵,它能够有效提高进油板和出油板的耐磨性,延长电动燃油泵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燃油泵,包括一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永磁电动机,与永磁电动机转轴间隙配合设置的采用聚苯硫醚材料制成的出油板,该出油板的周侧设有卡入台阶,该卡入台阶卡入壳体内,出油板与壳体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出油板卡入台阶的周侧均布多个支撑凸起;采用聚苯硫醚材料制成的进油板,其一端设于壳体内,另一端位于壳体外,且其位于壳体内的端面中心起止推作用的凸起与永磁电动机转轴相抵触;与永磁电动机转轴间隙配合设置的叶轮,该叶轮位于进油板与出油板之间;其中:
位于所述进油板与出油板工作面内侧,各设有一个深20~500μm的润滑槽,且两个润滑槽的直径相同。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燃油泵,由于在进油板与出油板工作面内侧,各设有一个深20~500μm的润滑槽,工作面与叶轮之间会有效形成油膜,使工作面得到有效润滑,提高了叶轮与进油板和出油板的耐磨性。
另外,进油板和出油板采用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的聚苯硫醚材料制成,节省了滚动轴承和止推轴承,该材料本身相对铝合金而言又比较便宜,因此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轴与轴承的耐磨损和耐腐蚀问题。
在出油板卡入台阶的周侧均布多个凸起,可以使出油板装配后工作面变形符合设计的变形量为1~3μm的要求,防止产生压装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燃油泵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燃油泵的出油板结构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燃油泵的进油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燃油泵包括永磁电动机1、壳体2、出油板3、进油板4和叶轮5。所述永磁电动机1设置在壳体2内。
结合图2所示,所述出油板3和进油板4采用聚苯硫醚材料制成。位于出油板3的中心设有一轴孔31,使出油板3与永磁电动机1的转轴11实现间隙配合,并支撑转轴11的转动。
所述出油板3的工作面内侧设有一个深20~500μm的润滑槽34,位于该润滑槽34的外侧设有一个油槽33;所述润滑槽34和油槽33之间的密封面35单边宽度小于3mm;使易粘住面积减小到仅为原来的40%,有效地解决了叶轮与出油板3之间被胶质粘住的问题。
所述出油板3的周侧设有卡入台阶32。该卡入台阶32卡入壳体2内,使出油板3与壳体2固定连接。
再结合图4所示,所述进油板4一端设于壳体2内,另一端位于壳体2外,且其位于壳体2内的端面中心起止推作用的凸起42与永磁电动机1的转轴11相抵触。这样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镶嵌在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的进油板中的止推轴承。所述凸起42凹陷于进油板4的端面。
所述进油板4的工作面内侧设有一个深20~500μm的润滑槽44,位于该润滑槽44的外侧设有一个油槽43,润滑槽44和油槽43之间的密封面45单边宽度小于3mm,使易粘住面积减小到仅为原来的40%,有效地解决了叶轮与进油板4之间被胶质粘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3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泵
- 下一篇:多腔迷路耗散式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