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泵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3722.4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63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金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宇轩 |
主分类号: | F04B1/14 | 分类号: | F04B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旋转方式,依序控制方向阀的切换与压缩杆排气、加压,进而使压缩杆以唧式产生高压,以应用于需要精确注压与高压力的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泵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机械的控制,均利用流体的压力来达成动作,而压力的控制利用压力泵加压空气、水、漆料或油等流体物质完成,现有的压力泵无法提供所需要的高压力与精确注压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精确又能高压将流体推出的高压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高压泵结构的技术方案是,包含:一个连结盖、一个旋转盘、一个阀盘、多个方向阀、多个压缩杆、一个阀座盖、一个导引盘组及一个底盘,
旋转盘,设在连结盖内,旋转盘中央设有一个连接部,底面接近内、外周缘处分别设有一个导引沟槽及一个高低压缩面,导引沟槽具有至少一个内缩的推进段与至少一个外扩的推出段,推进段与推出段间以斜面连接,高低压缩面具有至少一个的推抵凸部与至少一股的容置凹部,推抵凸部与容置凹部间以斜面连接;
阀盘,配合设于旋转盘底面,阀盘等分处设有多个阀室,各阀室分别提供一个方向阀设置,另阀盘错开阀室的等分处设有多个压缩杆室,阀室下方由内而外并依序设有阀盘注入孔、阀盘回压孔及阀盘注压孔;
方向阀,设于阀室内,内侧设有一个回压槽配合阀盘注入孔与阀盘回压孔,中段设有一个注压槽配合阀盘回压孔与阀盘注压孔,另外侧上方设有一个连动杆,连动杆外套设有滚轮,且连动杆设置于导引沟槽中,使方向阀配合推进段与推出段的路径移动;
压缩杆,上方具有一个顶抵面,顶抵面上设有滚动件,压缩杆设于压缩杆室中,下段除延伸出一段长度并套设有一个将整个压缩杆往上顶的弹性组件,使顶抵面配合顶在高低压缩面,使压缩杆配合推抵凸部与容置凹部产生循环压缩;
阀座盖,与连结盖盖合,以将旋转盘、阀盘、方向阀及压缩杆盖合,底部设有阀座,阀座相对应各压缩杆位置各贯设有一个压缩孔,中央由下而上贯穿设有阀座注入孔相对应阀盘的各阀盘注入孔,另阀座相对应阀盘回压孔设有一个阀座回压孔,阀盘相对应阀盘注压孔设有一个阀座注压孔;
导引盘组,中央对设阀座注入孔设有一个导引注入孔,导引注入孔与一个往侧边的外注入孔通设,导引盘组中段圆周处设有多个对设这些阀座回压孔的导引回压孔,导引回压孔与一个往侧边的排放孔通设,及导引盘组中段圆周处还设有多个对设这些阀座注压孔的导引注压孔,导引注压孔与一个往侧边的出压孔通设,导引盘组上并设有多个对设这些压缩杆的压力槽,且压力槽位在导引回压孔与排放孔间;
底盘,设于导引盘组下方,用以将上述结构固定于阀盘间及底盘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连结盖外部设有注油孔通往内部,旋转盘上设有多个道导入油槽,底面设有多个正辐射油槽,阀盘顶面设有多个逆辐射油槽,周缘设有多个导出油槽,阀座盖周侧设有出油孔,注油孔、导入油槽、正辐射油槽、逆辐射油槽、导出油槽该与出油孔相通连。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泵结构,采用旋转方式,依序控制方向阀的切换与压缩杆产生排气、加压,进而使压缩杆以唧式将流体物质加上高压,控制该流体物质以精确并以高压方式推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视剖面图,及润滑油流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45度角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引盘的立体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注入流向剖面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方向阀带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注入流向剖面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注入流向剖面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注入流向剖面图四;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杆动作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流体高压流出方向剖面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流体高压流出方向剖面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流体高压流出方向剖面图三。
图中附图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宇轩,未经金宇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3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隔离抗干扰用户线
- 下一篇:深井接地降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