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减磨的指数阻流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2899.2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241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少光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M5/08;F23C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炬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水冷 壁减磨 指数 阻流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流架,特别是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减磨的指数阻流架。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SO2、NOX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改进锅炉的燃烧技术,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成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高效、低污染的发电及供热锅炉。但从已投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运行情况看,普遍存在炉堂水冷壁剧烈磨损问题,安全稳定性差,连续运行时间短,爆管事故频繁,常被称为“星期炉”、“季度炉”。
造成水冷壁管磨损的主要原因是:床料及飞灰因流化在炉堂中间不断上升,同时又顺着炉堂四周的水冷壁管快速下降形成“贴壁流”,床料及飞灰随着“贴壁流”对水冷壁管造成严重磨损,特别是在炉堂下部,贴壁流以及床料与飞灰速度更高,磨颗直径更大,所以磨损更为剧烈。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固有的燃烧形式,采用更换管材、堆焊防护、喷涂防护等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唯有在不影响燃烧形式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结构降低“贴壁流”的速度从而减小床料及飞灰的流速,才是有效降低水冷壁磨损的最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减磨的指数阻流架,它能够显著降低贴壁流速度,有效阻止和减轻床料及飞灰对水冷壁管磨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减磨的指数阻流架,包含若干水冷壁管和鳍片,各相邻水冷壁管之间由鳍片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水冷壁管和鳍片的壁上设有若干个组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的阻流梁,每个阻流梁的梁身内设有若干个抓钉,抓钉内端沿阻流梁布置方向焊接在鳍片上。
在所述的阻流梁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所述的抓钉的外端相连接。
在所述的抓钉和加强筋上涂有一层有机材料或缠绕一层胶带;
所述的抓钉为“V”或“T”形;在所述的阻流梁的中段上开设有非直通膨胀缝。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每道阻流梁都可明显降低床料及飞灰的流速,多道阻流梁组合形成的阻流架可显著减少水冷壁管的磨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阻流架不会对床温造成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影响蒸汽温度和排烟温度;可与喷涂层配合使用,形成炉本体无磨损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阻流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剖视图。
图3为不同阻流梁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4为图1沿B-B剖视图,显示各种非直通膨胀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含若干水冷壁管5、鳍片4和若干个组阻流梁2,各相邻水冷壁管5之间由鳍片4连接,阻流梁根据烟气的方向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在水冷壁管5和鳍片4的壁上,阻流梁布置越密则降低烟气流速的作用越大,所以,水平布置时要求下部较密,上部较疏,而且下部须沿四周整圈布置,上部可整圈或局部布置,梁数为1~8道;竖直布置时根据需要设置间距、道数和长度,可用耐火可塑料或圆钢、方钢、扁钢作为阻流梁材料,竖直阻流梁对于煤粉锅炉吹灰器、燃烧器等引起炉管磨损的防护也非常有效。
每个阻流梁2内设有加强筋3和若干个抓钉1,加强筋3布置方向与阻流梁布置方向一致,所述的抓钉1为“V”或“T”形,抓钉1内端沿阻流梁布置方向焊接在鳍片4上,抓钉外端连接加强筋3,抓钉和加强筋起到支撑和加强的作用,使阻流梁与鳍片连接结合牢固,阻流梁长期使用不会出现断裂。在所述的抓钉1和加强筋3上涂有一层有机材料或缠绕一层胶带,该有机材料层或胶带层随着炉堂升温过程中会自动烧损,使阻流梁2与抓钉及加强筋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以避免因膨胀系数差异造成阻流梁开裂。
再如图2所示,在所述的阻流梁2的中段上开设有非直通膨胀缝6。由于阻流梁材质及膨胀系数与水冷壁的相差较大,所以阻流梁中间必须开设膨胀缝,其结构应为非直通缝,否则贴壁流会直接穿过膨胀缝造成阻流梁下沿的局部管子出现严重磨损,非直通的膨胀缝可为图4中A、B、C、D中的一种。
此外,如图3所示,阻流梁上部与水冷壁之间以小斜坡结构7过渡连接,可保护磨粒反弹对水冷壁管的磨损,阻流梁下部为“牛腿”结构9,对阻流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阻流梁上顶面上为凹型结构8,可堆积粉尘,贴壁流中的磨粒冲击此处时可起到明显的缓冲作用并减少磨粒反弹造成的影响,再经过阻流架的抑制作用,磨粒速度下降更明显,防磨效果显著,磨损率下降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少光,未经刘少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称量段皮带位移传感器
- 下一篇:加工台设备及其升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