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自行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2881.2 | 申请日: | 2009-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597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益 |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K3/02;B62K21/00;B62M9/02;B62M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筱梅 |
| 地址: | 201801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前轮驱动 后轮 转向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及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多为后轮驱动、前轮转向,依据人体运动学知识,要保持人体正常的骑行姿态,脚蹬必须设置于车座下方偏前的位置,存在的问题是:这种设置脚蹬至后轮之间必需设有一定的距离,不易使车辆实施微型化设计,为尽量缩小前后轮的轮距,随之发明了前轮驱动结构的自行车,可有效缩短前后轮之间的轮距,但随之引出的问题是:当车辆转弯时,脚蹬随前轮共同产生偏移,人体正常蹬踏动作被歪曲,当转弯角度较大时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蹬踏动作,不仅影响人们骑行的舒适性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自行车,本实用新型便于车辆实施微型化设计,具有骑行舒适、安全的特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自行车,其特点是它包括车架、转向装置、车把及后叉,所述的车架为梁形构件,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轴筒、后轴筒,中部设有车座,车架的下方位于前轴筒的一侧固定设有前叉,前叉的底端设有前轮;转向装置由前转向轮、后转向轮及传输带组成;车把上设有转轴,转轴与前轴筒铰接,前转向轮固定于转轴的末端;后叉与后轴筒铰接,后转向轮固定于后叉中部,后叉的底端设有后轮;传输带交叉绕于前转向轮、后转向轮之间;所述的前轮包括轮轴、脚蹬,轮轴固定于前轮的中心,脚蹬分别固定于轮轴两端,轮轴两侧设有轴承,前轮经轴承连接于前叉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便于车辆实施微型化设计,具有骑行舒适、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车架1、转向装置2、车把3及后叉4,所述的车架1为梁形构件,其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轴筒11、后轴筒12,中部设有车座,车架1的下方位于前轴筒11的一侧固定设有前叉13,前叉13的底端设有前轮14;转向装置2由前转向轮21、后转向轮22及传输带23组成;车把3上设有转轴31,转轴31与前轴筒11铰接,前转向轮21固定于转轴31的末端;后叉4与后轴筒12铰接,后转向轮22固定于后叉4中部,后叉4的底端设有后轮41;传输带23交叉绕于前转向轮21、后转向轮22之间;所述的前轮14包括轮轴15、脚蹬16,轮轴15固定于前轮14的中心,脚蹬16分别固定于轮轴15两端,轮轴15两侧设有轴承17,前轮14经轴承17连接于前叉13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在骑行时:人体臀部坐于车架1的车座上、两手握住车把3、两脚分别踩在两脚蹬16上,两脚交替用力,使脚蹬16绕轮轴15逆时针转动,此时,轮轴15、前轮14位于轴承17的支承进行转动,通过车架1、后叉4带动后轮41使车辆行进;当车辆转弯时:给车把3施加一转向扭矩,车把3的转轴31位于前轴筒11内转动,经转轴31传递至转向装置2的前转向轮21形成一转弯角,通过传输带23传递至后转向轮22,此时,后转向轮22转过一个与前转向轮21转角相同,方向相反的转弯角,且后转向轮22带动后叉4位于后轴筒12内转动,后叉4带动后轮41转动,完成车辆转弯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小前后轮的轮距,利于自行车实施微型化、趣味性设计;在骑行过程中,当车辆转弯时,由于机架1相对于前轮14、脚蹬16不产生偏移,人体能保持正常蹬踏动作,提高了人们骑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益,未经陈金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