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读光电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2833.3 | 申请日: | 200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卫;高志敏;梁世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润金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5/347 | 分类号: | G01D5/34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 玮 |
| 地址: | 2002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读 光电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直读式计量表的光电传感器的电路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然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的管理仍然处于人工阶段,例如手工抄表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可靠的保障。为此,自动抄表技术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之相关的水、电、气等计量表如何将计量数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送出,便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计量表往往采用脉冲信号采集和传输的方式,其在内部加装传感器(例如,霍尔器件、光电器件等)将机械转动转换成脉冲信号并送出。这种脉冲发讯式计量表存在以下缺点,制约着自动抄表技术的发展。
1.管道等其它设备引起的表具抖动会导致误脉冲的产生,引起远传计量数的误差;
2.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或对别的弱电系统产生干扰;
3.必须保持长期不间断供电,一旦掉电,将导致系统瘫痪,因为这种方式的计量依据是脉冲,需要将实时累计的脉冲个数换算成计量表的积算值,因此自动抄表系统必须不间断的接收脉冲信号,保持长期稳定的工作,如此,也就带来了系统维护成本的问题。
为此,直读式计量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通过直读光电传感器将计量表读数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出,从而克服脉冲发讯式计量表的缺点。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的直读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光电直读传感器10包括框架11,其内具有中空空间12,字轮13通过轮轴15固定于中空空间12内,且相邻两字轮13之间设有光电板14,主控板16固定在框架11的一侧。请参考图2,其为图1中直读光电传感器的仰视图,其示出了电路板14与主控板16之间的连接情况。即在主控板16上开槽,而后将光电板14插入槽内,而后通过焊点17将光电板14的接脚固定在主控板16上。采用这种连接固定方式往往存在以下缺点:
1.为了避免光电板14的接脚处焊点断开,对于主控板16上的开槽具有较高的工艺要求,例如,要求开槽足够窄、足够直,使得光电板14刚好可以插入。这样便需要对标准开槽工具进行改进,这势必增加制造成本,并降低生产效率。
2.由于光电板14的接脚很多,而且排列比较密集,这样,比较容易出现虚焊,而导致接触不良,使得光电直读传感器10的稳定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光电直读传感器电路板连接中对于开槽的工艺要求,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光电直读传感器的稳定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读光电传感器,包括框架、多个字轮、多个光电板以及主控板,其中,字轮与光电板交错设置于框架之内,主控板设置于框架的一侧,且主控板与框架上具有对应的多个开槽,所述多个光电板分别插入所述多个开槽内,通过其两侧的接脚与主控板相连,其中,述光电板的一侧的每个接脚上形成一个焊点,另一侧的每多个接脚上形成一个焊点,以通过以上两侧焊点将所述光电板焊接于所述主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板每个接脚上形成一个焊点的一侧与所述开槽边缘靠紧。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板的两侧均具有12个接脚。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板的另一侧,每4个相邻接脚上形成一个焊点。
综上所述,以上直读光电传感器中,在光电板的一侧形成细焊点,另一侧形成粗焊点,由于粗焊点相对于细焊点的焊接更加可靠,且工艺要求不如细焊点高,故而降低了光电直读传感器电路板连接中对于开槽的工艺要求,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光电直读传感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直读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直读光电传感器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直读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直读光电传感器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直读光电传感器的光电板与主控板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润金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润金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2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