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1784.1 | 申请日: | 2009-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1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华;马才红;黄奇进;吕明哲;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毅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49/02 | 分类号: | D03D49/02;D03D4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22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喷水 织机 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点可调式中间墙板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
背景技术
通常一般主机体结构,中间墙板连接4根横梁组装调节只是单向性的,靠加工精度或垫填隙垫片的方式调节各个零件之间间隙,组装用时长,组装锁紧螺栓时容易使4根梁产生细小的变形,影响机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特别是提供一种三点可调式中间墙板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本实用新型加强了喷水织机主机体结构使喷水织机运动时更加稳定抗震及解决了各个主机体零件加工产生的尺寸偏差给组装带来的不方便之处,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前上梁1和前下梁3连接两侧墙板9,后上梁2和后下梁5连接两侧墙板9及后段墙板10,中间墙板6联结前上梁1、后上梁2、前下梁3和后下梁5的中间,中间墙板6通过连接调整块8联结前上梁1、后上梁2、前下梁3和后下梁5,前下梁3、后下梁5与地脚螺栓架4连接,地脚螺栓架4直接用地脚螺栓7固定在地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所述的连接调整块8是一个直角块零件,两直角边上各加工两条长圆孔,两直角边分别与横梁,中间墙板6连接,长圆孔方便连接调整块8横向、纵向调整。
如上所述的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所述的地脚螺栓架4是一个直角块零件,与横梁连接的直角边上加工有两条长圆孔,与地面接触的直角边上加工有一条与地脚螺栓7,大小相符的长圆孔两直角边分别与横梁、地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结构方式由中间墙板6、连接调整块8把前上梁1、后上梁2、前下梁3、后下梁5连接起来;中间墙板6与前下梁3定位,固定中间墙板6前后位置,上下位置可调节;中间墙板6与前上梁1定位上下位置,其余中间墙板6与后上梁2、后下梁5用连接调整块8连接,前后可同时调节安装位置。中间墙板6与前下梁3用螺栓连接定位水平横向位置,中间墙板6与前上梁1用螺栓连接定位垂直纵向位置,中间墙板6与后上梁2,中间墙板6与后下梁5,用连接调整块8用螺栓螺母连接,可同时调节垂直纵向,水平横向位置。组装中间墙板6,可以通连接调整块8调整中间墙板6与四根织机横梁之间连接成一体,使整体结构加强;通过中间墙板6,可以通连接调整块8连接织机的四根横梁,并用地脚螺栓架4连接前下梁3、后下梁5与地面支撑,解决因织机横梁较长,钢性强度不够之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采用了三点可调式中间墙板的主机体结构,中间墙板的联结位置在横向和纵向均可调节,中间墙板与前下梁定位,固定中间墙板前后位置,上下位置可调节;中间墙板与前上梁定位上下位置,其余两点上下,前后可同时调节安装位置这样的可调安装方式,丝各部件加工简单,安装过程可减弱各零件尺寸公差的影响;整体结构加强,机器的抗震性更强,机器运转更加稳定,减少停机次数,提高机器效率;解决了宽幅重磅型喷水织机运转时机器震动过大,使宽幅重磅型喷水织机整机运转织布时更加稳定,提高织机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布匹的质量。同时也解决了各个主机体零件加工产生的尺寸偏差给组装带来的不方便之处。降低生产加工零件的不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间墙板的联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下梁、地脚螺栓架和地脚螺栓的联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后下梁、地脚螺栓架和地脚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重型喷水织机主机体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其中1是前上梁 2是后上梁 3是前下梁 4是地脚螺栓架5是后下梁 6是中间墙板 7是地脚螺栓 8是连接调整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毅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毅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