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71254.7 | 申请日: | 200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100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师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葆芳 |
| 地址: | 20033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的组成部件,尤其涉及一种鞋底。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穿鞋越来越要求舒适和适宜运动,所以现在生产和出售的鞋,尤其是运动鞋都有一些特别的结构设计,从而让人穿着舒适。
这些设计一般包括鞋面或鞋底的设计,鞋面采用孔洞或棉质材料等增加透气性,鞋底增厚,中间有空间,同样增加透气性,采用一些特别的鞋底材料、增加减震功能等等。如果人们需要长时间行走时,虽然现有的这种透气、减震的鞋子穿着会较舒适,但是因现在的这种鞋并没有起帮助和助力的功能,时间一长仍然会疲劳,影响行走。
因此希望在鞋底上对现有的进行改进,依据人体足部结构和力学现象,运用平衡点和缓冲力来调节足部跖骨和腿部关节的压力,并产生助力帮助行走,从而产生行走姿态上的整体协调性,让人们以轻松的姿态行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鞋底,解决现有技术的鞋因没有助力作用而影响轻松行走的缺陷。
技术方案
一种鞋底,其特征是:包括三层,分别为内底层1、中底层2和外底层3;所述内底层1的上表面紧贴脚底,在前面脚掌和后面脚跟处设置有纳米纤维内垫11,表面下方主体部分中间向下凸出形成平衡支撑凸头14,匹配固定在中底层2中间的凹槽24内,在内底层1和中底层2之间,凹槽24前后分别固定设置有前后金属弹力装置21、22,后金属弹力装置22的后端有向下的压缩弹簧221固定到后跟垫4上,所述外底层3位于中底层2下,向上包裹着中底层2和内底层1,向后连接后跟垫4。
所述外底层3在后跟处有一开口内缝34,后跟处向上有调整弯钩33,所述后跟垫4下面后端有一排上下多个不同高度的朝外开口的调整槽43,所述调整弯钩33嵌在后跟垫4的任一调整槽43内。
所述调整槽43有两个,分为第一调整槽和第二调整槽。
所述内底层1的上表面中央有一半球形软性凸起12。
所述前后金属弹力装置21、22上下分别在内底层1和中底层2上设置有降噪固定块13、23。
所述外底层3的底部中间和开口内缝34与外底层3主体之间装有减震块32。
所述外底层3上有连接内底层边缘的橡胶透气条31,从外底层的前端一直连接到后跟垫4上,透气条的前后有透气孔311。
所述外底层3的触地底面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点弧形花纹。
所述后跟垫4为倒“V”形,顶端有透气孔41,下面后端有与外底层3连接的调整槽43,前端边缘与外底层3连接,中间与内底层1上表面相接,表面有纳米纤维内垫42。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行走时产生助力作用,减少脚力疲倦的鞋底,让人们以轻松的姿态进行行走,而且不同的足弓类型或适应不同鞋跟高度的人都可通过运用平衡点和缓冲力产生轻松的步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设计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设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设计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设计的倒V字形后跟垫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底层;11.纳米纤维内垫;12.半球形软性凸起;13.内底层降噪固定块;14.平衡支撑凸头;2.中底层;21.前金属弹力装置;22.后金属弹力装置;221.弹簧;23.中底层降噪固定块;24.凹槽;3.外底层;31.橡胶透气条;311.前后透气孔;32.减震块;33.调整弯钩;34.开口内缝;4.后跟垫;41.透气孔;42.纳米纤维内垫;43.调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2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手行动不便人使用的牙刷
- 下一篇:适合夜间穿用的防雨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