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1068.3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69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富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华国药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14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蒸煮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蒸煮锅。
背景技术
中药蒸煮锅是中药制备时蒸煮中药的设备。现有的较为理想的中药蒸煮锅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内胆111和外壳112构成的具有夹层的锅体11、设置锅体的支架12、设在锅体上的锅盖13、控制蒸汽源向锅体夹层之间的空腔输送蒸汽的阀门14、垂直向上设置在锅体内胆底部并与锅体夹层之间的内腔A贯通连接的中心气管15、以及助力倾倒锅体的电动部件16。该设备虽然可以利用蒸汽使锅内的中药改变药性,但是由于其结构上的原因,蒸汽是从中心气管输入锅内对药材蒸煮,内胆仅起保温作用,因此蒸煮时存在锅内中心部分温度高,而周边部分温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从而使锅内的中药改变药性的程度不一致,影响中药炮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在蒸煮药材时,锅内的药材在较短的时间即可达到较均匀的温度,中药改变药性的程度均匀一致,使炮制药材达到规范要求的一种中药蒸煮锅。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药蒸煮锅,包括由内胆和外壳构成的夹层结构的锅体;锅体外壳上设有通过管道与蒸汽源连接的阀门;锅体内胆底部设有垂直向上的中心气管,中心气管与夹层之间的内腔贯通,中心气管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孔;其特点是,所述内胆的底部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夹层之间的内腔贯通的气孔区域。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各气孔区域是环形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底部,位于中心气管底部周围、以中心气管为圆心的不同半径的圆周上。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气孔区域为一个,由设置在内胆底部位于与中心气管底部相邻的圆周部分的多个气孔构成。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气孔区域为一个,由设置在内胆底部与中心气管底部相隔的圆周部分的多个气孔构成。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气孔区域为一个,由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部近内胆周壁的圆周部分的多个气孔构成。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气孔区域有两个,其中一个气孔区域设置在内胆底部位于与中心气管底部相邻的圆周部分,另一个气孔区域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部近内胆周壁的圆周部分。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气孔区域为一个,由布满设置在所述内胆底部的多个气孔构成。
上述中药蒸煮锅,其中,所述的中心气管顶部为封闭面或设有通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在锅体内胆底部和中心气管同时设有气孔,因此在蒸煮药材时,蒸汽输入到锅体夹层之间的内腔内,在使内胆保温的同时,蒸汽并从内胆底部的气孔区域的气孔和中心气管的出气孔输入到锅内的药材中,由于蒸汽释放的面积大,可使锅内所有药材在很快的时间内全部得到蒸汽,在蒸煮过程中药材得到的温度相差无几,因此可避免过去药材蒸煮时由于锅内药材得到的温度有差异、而使药材质量内外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使药材的炮制的质量有保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给出。
图1是现有技术中药蒸煮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的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实施例之二的锅体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实施例之三的锅体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实施例之四的锅体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体实施例之五的锅部分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这是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药蒸煮锅包括由内胆211和外壳212构成的具有夹层的锅体21、设置锅体的支架22、设在锅体上的锅盖23、控制蒸汽源向锅体夹层之间的空腔输送蒸汽的阀门24、垂直向上设置在锅体内胆底部并与锅体夹层之间的内腔贯通连接的的中心气管25、以及助力倾倒锅体的电动部件26。在内胆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夹层之间的内腔贯通的气孔区域。所述的各气孔区域是由环形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底部,位于中心气管底部周围、以中心气管为圆心的不同半径的圆周上的多个气孔构成。本实施例是在内胆底部与中心气管底部周围相连接的部位设置气孔区域27,该气孔区域中设有多个与夹层之间的内腔贯通的气孔28。本实施例还将该气孔区域的部位设置为略微向上的弧形面29,所述气孔布设在该弧形面上。当然,所述气孔区域也可为与内胆底部同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华国药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华国药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0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