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70123.7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745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聂岁兵;王佳;朱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G05B11/01;H03K17/78;H03K17/6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 琦 |
地址: | 450016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冷却 风扇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控制技术,特别涉及可节能降噪的一种汽车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中通常都配备有随电机转动的冷却风扇,用于对冷却水回路风冷降温。
实际应用中,冷却水回路中的水温变化范围不可控,即可能存在水温过热、水温正常、水温过冷的状态。对于水温过热的状态,就需要冷却风扇高速转动予以快速降温;对于水温正常的状态,只需通过冷却风扇低速转动予以保持即可;而对于水温过冷的状态,就不需要降温、因而也就不需要冷却风扇转动。
然而,现有技术中无论冷却水回路中的水温处于何种状态,整车控制器无法随着水温状态的变化调整电机的转速,只能够控制冷却风扇的电机始终工作在高速状态,以使得冷却风扇始终处于高速转动状态,这样,就会浪费汽车的能耗、增加不必要的电机转动噪声,还会降低冷却风扇相关的传动系统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能够节省汽车的能耗、并减少不必要的电机转动噪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该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隔离器、第二隔离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分压电阻,其中,
所述整车控制器表示风扇低速转动的一路输出,通过所述第一隔离器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导通及断开;所述冷却风扇的电机通过所述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一继电器串联至第一电源;
所述整车控制器表示风扇高速转动的另一路输出,通过所述第二隔离器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导通及断开;所述冷却风扇的电机还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串联至第一电源。
所述整车控制器表示风扇低速转动的一路输出为低电平有效,且所述第一隔离器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和第一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其阳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与第二电源相连;阴极与所述整车控制器表示风扇低速转动的一路输出相连、还通过阻值远大于第一限流电阻的第一上拉电阻与第二电源相连;集电极与第三电源相连;发射极通过第三限流电阻与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相连、还通过阻值远大于第三限流电阻的第四限流电阻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NP型MOS管,其漏极与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该漏极还通过第五限流电阻与第三电源相连,且其源极接地;
所述整车控制器表示风扇高速转动的另一路输出为低电平有效,且所述第二隔离器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二开关管,其中,
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其阳极通过第六限流电阻与第二电源相连;阴极与所述整车控制器表示风扇高速转动的另一路输出相连、还通过阻值远大于第六限流电阻的第二上拉电阻与第二电源相连;集电极与第三电源相连;发射极通过第八限流电阻与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相连、还通过阻值远大于第八限流电阻的第九限流电阻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NP型MOS管,其漏极与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该漏极还通过第十限流电阻与第三电源相连,且其源极接地。
所述第一、三、四电源的电压为12伏,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3.3伏;
所述第一、三、六、八限流电阻的阻值为1千欧姆;
所述第一、二上拉电阻以及第四、五、九、十限流电阻的阻值为10千欧姆。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进一步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和/或,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进一步通过第二滤波电容接地。
进一步具有第一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三电源之间;和/或,进一步具有第二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第三电源之间。
进一步具有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与第三电源之间;和/或,进一步具有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与第三电源之间。
所述整车控制器进一步具有能够控制其任一路输出有效、或两路输出均无效的一路输入,该路输入与设置于所述汽车冷却循环水回路处的温度传感器相连。
所述整车控制器进一步具有能够控制其表示风扇高速转动的另一路输出有效的另一路输入,该路输入与所述汽车的空调控制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0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滑块式万向接轴的十字滑块结构
- 下一篇:防砂耐磨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