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9118.4 | 申请日: | 2009-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6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饶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5/32 | 分类号: | B23Q5/32;B23Q5/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 地址: | 201501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中心 伺服 进给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中心,尤其涉及该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加工中心在机械制造和加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模具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零部件配套加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图1可见,加工中心机械部分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包括床身、滑鞍、工作台、主轴箱以及立柱的主体部分1,X轴伺服进给传动2,Y轴伺服进给传动3,Z轴伺服进给传动4,主轴切削传动5以及垂直移动平衡传动6。其中:X轴伺服进给实现工作台横向伺服移动,Y轴伺服进给实现工作台纵向伺服移动,Z轴伺服进给实现主轴垂直伺服移动,主轴切削传动实现平面高速旋转,平衡传动则用于平衡主轴箱体的垂直移动,XYZ三轴联动控制则可实现三维图形的加工。
加工中心的各机械组成部分中,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系统则是该产品制造中的难点和核心,尽管传统的典型进给传动结构运用极其普遍,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科技发展和高精密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制造厂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传动结构,旨在提高传动系统的定位精度、可靠性和精度稳定性,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
由图2可见:传统的进给结构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滚珠丝杠101、螺母座102、电机座103、轴承座104、锁紧螺母105、2个精密轴承107、联轴器110和伺服电机112。图示A、B处缺少支承轴承两端密封,图示C处未预留热膨胀调整间隙,图示D处无预拉伸锁紧螺母,图示E处无极限缓冲撞块,同时前后支承如果不选用丝杠专用轴承,则很难承受高速传动和大的轴向载荷力,精度保持性也将受到影响。
上述机构由此存在轴向产生热膨胀量堆栈问题、轴承密封问题、轴向间隙调整问题以及高精度定位和精度保持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加工中心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滚珠丝杠、螺母座、电机座、轴承座、锁紧螺母、支承滚珠丝杠两端的2组精密轴承、联轴器和伺服电机;在所述的精密轴承两侧上分别安置一个外侧密封和内侧密封,在滚珠丝杠上、靠近精密轴承上安置一个极限缓冲撞块;在滚珠丝杠的后端丝杠内肩处预留间隙;在滚珠丝杠的尾端安置一个预拉伸锁紧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伺服传动的精度和稳定性,零件通用化率高,控制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故障率,便于维修和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加工中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三轴伺服进给传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滚珠丝杠101、螺母座102、电机座103、轴承座104、锁紧螺母105、支承滚珠丝杠101两端的2组精密轴承107、联轴器110和伺服电机112;在所述的精密轴承107两侧上分别安置一个外侧密封106和内侧密封108,在滚珠丝杠101上、靠近精密轴承107上安置一个极限缓冲撞块109;在滚珠丝杠101的后端丝杠内肩处预留间隙113;在滚珠丝杠101的尾端安置一个预拉伸锁紧螺母114;
所述的2组精密轴承107分别为前端采用3列DBD组合形式的向心推力球轴承支承和后端的2列面对面DF组合形式的向心推力球轴承支承。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螺母座、电机座、轴承座、锁紧螺母、精密轴承、联轴器和伺服电机的基础上,采用双向预拉伸滚珠丝杠和高精度向心推力球轴承(丝杠专用轴承)定位预负荷方法,增加了轴承外侧密封,内侧密封,极限缓冲撞块,改进电机连接板,丝杠内肩处预留热膨胀调整间隙,丝杠尾端预拉伸锁紧螺母,从而实现了加工中心伺服进给的高速传动和精密定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预拉伸滚珠丝杠两端支承,同时采用高精度向心推力球轴承(丝杠专用轴承)定位预负荷方法,保证了传动精度精确、稳定,轴向承载能力大,轴承刚性增强,运转平稳,噪音低,并对轴承采取双向密封措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此外,调隙螺母结构预紧可靠,便于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斌盛电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9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