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腕表型手机拨盘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8436.9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5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毅 |
主分类号: | H04M1/23 | 分类号: | H04M1/23;H04M1/21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型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腕表型手机拨盘。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腕表型手机采用的输入方式重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机自带的物理键盘输入方式,另一种是以触摸屏显示的软键盘输入方式。物理键盘是传统手机主要输入方式,主要是在手机的键盘上拥有各类的输入按钮,按下某个按钮则输入相应的信息,比如在拨号界面下,按下“2”按钮,则在屏幕输入框内显示“2”;触摸屏上使用的软键盘是在屏幕上显示一个虚拟的键盘,同样按动其中的按钮,就输入相应的信息。
这两种输入方式在传统手机非常适用,应用在腕表手机上产生以下问题:1)物理键盘需要有键盘的实体与手机连接,应用在腕表手机上,使得手机的体积非常大,相对于传统的腕表,显得十分笨拙。比如:PKYAM的EG100手表手机2)触摸屏使用的软键盘,比较适用于显示屏较大的手机,方便手指直接在显示屏上使用软键盘进行输入。但是腕表形手机的显示屏不可能做的非常大,只能用触摸笔进行点按,如果不用触摸笔,使用又非常麻烦。且需在腕表手机上设置一个凹槽放置触摸笔,无疑又增加了腕表手机的体积,而且触摸笔容易丢失,比如CECT的W200腕表手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腕表型手机拨盘,简化了腕表手机的物理结构,缩小了腕表体积的同时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另外用户仅需单手即可方便准确地选择数字按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拨钮、连动滑片、恒力弹簧、复位弹片、位移控制器和壳体,其中:连动滑片套接于壳体内,拨钮与壳体中心转动设置,同时拨钮依次嵌入壳体和连动滑片组成滑动组合,恒力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壳体内的圆心处,恒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拨钮相连接,复位弹片的一端固定于壳体内,复位弹片的另一端与拨钮相接触,位移控制器与拨钮相连接。
所述的滑动组合能够在壳体内转动,转动范围可以根据产品实际需要从0°至360°进行调整。
所述的恒力弹簧将顺时针拨动拨钮的位移进行储能,所述的复位弹片将逆时针拨动拨钮的位移进行储能。
所述的位移控制器包括:位移感应器和集成电路块,其中:位移感应器与拨钮相连接,位移感应器的输出连接至集成电路块,集成电路块输出至手机控制端。
所述的位移感应器为齿轮电位器或光电感应器,该位移感应器将拨钮的位移角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至集成电路块,集成电路块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成数字信号并输出至手机控制端。
当用户推动拨钮时,物理指针指向显示屏上相应的数字或字符,同时系统软指针也同样指向该数字或字符,代替数字键盘进行信息的选择和选定,并输入相应信息。当用户松开拨钮时,拨钮自动弹回原位。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腕表手机的物理结构,缩小了腕表体积的同时节省材料,用户仅需单手即可方便准确地选择数字按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拨钮1、连动滑片2、恒力弹簧3、复位弹片4、位移控制器5和壳体6,其中:连动滑片2套接于壳体6内,壳体6正中设有轴心棒7穿过拨钮1末端的圆孔8中,同时拨钮1依次嵌入壳体6和连动滑片2组成滑动组合,恒力弹簧3的一端固定于壳体6内的圆心处,恒力弹簧3的另一端与拨钮1相连接,复位弹片4的一端固定于壳体6内,复位弹片4的另一端与拨钮1相接触,位移控制器5与拨钮1相连接。
所述的滑动组合能够在壳体6内转动,转动范围为0°~210°。
所述的恒力弹簧3将顺时针拨动拨钮1的位移进行储能,所述的复位弹片4将逆时针拨动拨钮1的位移进行储能。
所述的位移控制器5包括:位移感应器和集成电路块,其中:位移感应器与拨钮1相连接,位移感应器的输出连接至集成电路块,集成电路块输出至手机控制端。
所述的位移感应器为齿轮电位器或光电感应器,该位移感应器将拨钮1的位移角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至集成电路块,集成电路块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成数字信号并输出至手机控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毅,未经李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4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检测硅微机械电容式麦克风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卡尔曼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