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67652.1 | 申请日: | 2009-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65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恩伟业红外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 地址: | 200030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式 医用 红外 热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用于快捷地检测并精确地记录下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数据形成一幅人体红外热图,属于红外热像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医用红外热像仪产品名称为非制冷型医用红外热像仪,由采样工作站、检查舱和电动云台三部分组成。因受技术条件的影响,该医用红外热像仪存在如下缺点:第一、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不便,功能简单;第二、环境温度对被检测人体体表温度影响大,不利于精确检测人体体表温度;第三、对使用环境温度、空气质量等要求高,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四、热像议结构、图像提示、语音提示不够人性化;第五、舒适感和私密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且对环境温度要求低的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包括检查舱,在检查舱内的侧壁上设有隐形凳子、至少一个双管日光灯、衣柜、至少两个新风进风窗、镜头自动定位装置及摄像头,镜头自动定位装置连接摄像头,在检查舱内的顶部设有紫外灯及排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检查舱的入口处设有自动门,在检查舱内的侧壁上设有LED条幅显示器、至少一个显示屏及无风变频空调,在检查舱内的顶部设有自动天窗及发声器,在检查舱内的底部设有脚印提示LED,在脚印提示LED上覆盖有无纺布,LED显示器、显示屏、脚印提示LED及发声器外接工业电脑。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舱体内安装了无风变频空调使得舱体自身具有恒温、保温的功能,大大降低了环境温度对测量的影响,在工业电脑内可安装控制软件,从而使得LED显示器及显示屏根据检查的不同部位显示相对应的检查示范动作,并使得脚印提示LED准确的定位检者检查时的位置和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便捷;第二、环境温度对被检测人体体表温度基本没有影响,可以精确检测人体体表温度;第三、对使用环境温度、空气质量等要求低;第四、让被检查者感觉舒适且私密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查舱的透视图;
图2为检查舱内的后侧示意图;
图3为检查舱内的右侧示意图;
图4为检查舱内的左侧示意图;
图5为检查舱内的顶部示意图;
图6为检查舱内的底部示意图;
图7为工业电脑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包括检查舱及工业电脑,在检查舱的入口处设有自动门A。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检查舱内的后侧壁C上安装LED显示器、两块显示屏、摄像头及镜头自动定位装置,将镜头自动定位装置与摄像头相连。如图3所示,在图1所示的检查舱内的右侧壁E上安装第一双管日光灯、变频空调、衣柜及个第一进风窗5。如图4所示,在图1所示的检查舱内的左侧壁F上安装第二双管日光灯、隐形凳子2及第二进风窗6。如图5所示,在图1所示的检查舱内的顶部B上安装自动天窗、紫外灯3、排风扇4及发声器。如图6所示,在图1所示的检查舱内的底部D安装脚印提示LED,在脚印提示LED上覆盖有无纺布8。再按照图7所示,将LED显示器、两块显示屏、脚印提示LED、发声器及镜头自动定位装置连接外设的工业电脑。
当被检查者来到检查舱的门前时,自动门A打开,舱内灯光打开,进入舱内后自动门A关闭,随即语音会自动提示被检查者脱下外衣,正前方的LED显示器会显示被检查者的身高体重,十分钟过后,待体表温度达到检查的标准即可进行拍片检查,操作者通过点击工业电脑触摸屏上人体模型的部位,同时正前方两个显示器显示指示动作,被检查者按照脚底的脚印提示LED的方向站立,同时伴有语音提示;当检查完成后,可在外设的操作台发出提示,被检查者穿衣,同时灯光打开,更衣完毕打开保护开关,自动门A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恩伟业红外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恩伟业红外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76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