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酚醛泡沫夹芯纤维三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7209.4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2 | 分类号: | B32B3/12;B32B5/18;B32B5/28;B32B7/04;B32B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1500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酚醛 泡沫 纤维 三维 增强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酚醛泡沫夹芯纤维三维增强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酚醛(PF)泡沫具有优异的FST(即火焰传播速度慢、发烟量低,毒性小)性能,但由于该泡沫自身存在着强度和脆性问题。使得传统的酚醛泡沫两面粘接增强材料所得的PF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在压缩、剪切及剥离强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传统的蜂窝夹层复合材料虽具有质轻、高强等特点,但由于其隔音性能差,影响了其应用的范围。中国专利号为ZL200520002150.2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板,该复合板包括表层和芯层,表层为碳纤维聚合材料,表层与芯层通过粘接层相结合,芯层为木质材料或纤维板,粘接层为聚酯材料,芯层完全密封在碳纤维材料中,防止潮湿、腐蚀性物质的侵入,虽然这种材料质量轻、强度较好,但是由于芯层与表层是粘合的,容易剥离,抗冲击性能不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航天、建筑、交通等各种行业中都需要能减轻重量,以提高有效载荷、性能更好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保温、隔音、强度高、防火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的酚醛泡沫夹芯纤维三维增强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酚醛泡沫夹芯纤维三维增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包括多层以树脂浸润和固化的纤维三维机织物,各层纤维三维机织物包括上织物面、下织物面和中间芯材,所述的上织物面和下织物面呈平板状,所述的中间芯材由多组平行设置的连接筋和酚醛泡沫填充层组成,该连接筋和酚醛泡沫填充层连接上织物面和下织物面。
所述的连接筋的形状包括X状、“8”字形状或三角形状,连接筋的缝隙内和上下织物面间填充酚醛泡沫层。
所述的多组平行设置的连接筋各组之间的间距为3~10mm。
所述的上织物面和下织物面之间的间距为5~40mm。
所述的多层以树脂浸润和固化的纤维三维机织物包括1~3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酚醛(PF)泡沫夹芯纤维三维增强复合材料由单夹层或双夹层纤维三维增强中空复合材料及PF泡沫填充材料两部分组成。纤维三维增强中空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的特点,PF泡沫具有保温、隔音及FST性能优异的特点。两者结合所得的复合材料即能在结构上又能在功能上满足不同场合应用需要。采用在三维中空复合材料中发泡制得的PF泡沫夹芯三维增强材料使泡沫与增强纤维结合为一体从而提高了制品的强度及耐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纤维三维增强中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单层以树脂浸润和固化的纤维三维机织物,该单层纤维三维机织物包括上织物面1、下织物面2和中间芯材,所述的上织物面1和下织物面2呈平板状,所述的中间芯材由多组平行设置的X状的连接筋3和酚醛泡沫填充层4组成,连接筋3的缝隙内和上下织物面间设有酚醛泡沫填充层4,该连接筋3分别连接上织物面1和下织物面2。各组连接筋之间的间距为3mm,上织物面1和下织物面2之间的间距为20mm。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纤维三维增强中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两层以树脂浸润和固化的纤维三维机织物,各层纤维三维机织物包括上织物面1、下织物面2和中间芯材,所述的上织物面1和下织物面2呈平板状,所述的芯材由多组平行设置的X状的连接筋3和酚醛泡沫填充层4组成,连接筋3的缝隙内和上下织物面间设有酚醛泡沫填充层4,该连接筋分别连接上织物面1和下织物面2。各组连接筋之间的间距为6mm,上织物面1和下织物面2之间的间距为10mm。上层纤维三维机织物的下织物面2与下层纤维三维机织物的上织物面共用。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克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7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