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火阻水光缆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6883.0 | 申请日: | 200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49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雁翔;杨向荣;唐毓初;谢华;赵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20161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 水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光缆。
背景技术
目前光缆行业习惯将阻燃(Fire Retardant)、无卤低烟(Low Smoke HalogenFree,LSOH)或低卤低烟(Low Smoke Fume,LSF)、耐火(Fire Resistant)等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光缆统称为阻燃防火光缆。
在发生火灾时,阻燃光缆的特点是延缓火焰沿着光缆蔓延使火灾不致扩大。
无卤低烟光缆的特点是不仅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而且构成低烟无卤光缆的材料不含卤素,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体、仪器及设备的损害,有利于发生火灾时的及时救援。低卤低烟阻燃光缆的氯化氢释放量和烟浓度指标介于阻燃电缆与无卤低烟阻燃电缆之间。
目前市场上出现过的一些耐火光缆,其耐火性能也不尽如人意,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要求光缆具有优良的耐火和阻水的综合性能,甚至要求具有较高的承压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耐火性能更好的光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火阻水光缆,包括中心加强件、若干光纤单元和高耐火高阻燃材料的第一外护套,光纤单元围绕中心加强件设置,第一外护套包裹在光纤单元外围,在所述的光纤单元与第一外护套之间由里到外还顺序包裹设置有阻水带和防火带,在光纤单元和中心加强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阻水纱。
所述的光纤单元可以是紧套光纤或松套光纤。当光纤单元数量不够时可以在中心加强件和阻水带之间加设有填充绳。以使得光缆结构更加合理、饱满、力学性能更好。
对于承压较大的场所可以在所述的第一外护套之外顺序包裹设置有一层阻水带、涂覆钢带和高耐火高阻燃材料的第二外护套。
由于光缆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在关键部位都采用高耐火高阻燃材料,比如绞合单元(松套管和中心加强件组成的缆芯)外面设置高阻燃防火带,护套全部采用高耐火高阻燃材料;同时采用了多层的阻水带和阻水纱,使光缆耐火阻燃和阻水等综合性能大大提高,满足地铁,隧道,室内(大楼)通信等场所耐火敷设要求。而且,该光缆具有很强防水防潮性能,在潮湿的气候里也能使用,保证通信质量。在这些地方遭受火灾的时候,光缆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行,可保持线路的完整性(Circuit Intergrity)。燃烧时的腐蚀性和毒性较低,产生极少量的烟雾,从而减少了对人体、仪器及设备的损害。伴随着水喷淋和火势得到控制冷却的情况下,光缆仍可保持线路完整运行,更有利于火灾时的及时逃跑和救援,是一种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非常可靠的耐火阻燃、阻水光缆。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设有涂覆钢带的耐火阻水光缆;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松套光纤的耐火阻水光缆;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套光纤的耐火阻水光缆。
图中:
1.光纤 2.松套管填充物 3.松套管
4.第一外护套 5.涂覆钢带 6.阻水带
7.填充绳 8.防火带 9.第二外护套
10.中心加强件 11.紧套光纤 12.纤维加强件
13.光纤单元护套 14.阻水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火光缆之一。光缆外观呈圆状,被第一外护套4包围的部分统称为缆芯,缆芯由松套管3、填充绳7、中心加强件10、阻水带6、防火带8等构成;在中心加强件外围绕设有4根阻水纱14;松套管3中放置光纤1、松套管3中间隙填充着松套管填充物2组成一个松套光纤单元;4根松套管3和2根填充绳7均匀分布在中心加强件10周围,2根填充绳7相邻设置,外面依次绕包或纵包着阻水带6和防火带8,第一外护套4紧密包围着缆芯;在第一外护套外围再包裹一层阻水带6,其外围纵包涂覆钢带5,在涂覆钢带5的外围包裹第二外护套9。该耐火光缆特别适用于承受侧压大的场合,比如隧道和地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6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