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座椅的旋转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66868.6 | 申请日: | 2009-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39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马佳;乐伟;韩芝;孙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14 | 分类号: | B60N2/14;B60N2/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洁;郑 暄 | 
| 地址: | 20120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座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旋转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旋转座椅的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中安装的滑动座椅均为前后调节,其使用的滑道主要功能为通过前后相对滑动以调整内部空间,但对于进出车门的便捷性和儿童座椅的系扣便捷性等的方面问题,还没有针对性的设计。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汽车座椅,其可轻松实现进出便利、系安全带方便等功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旋转座椅的旋转结构,该旋转座椅的旋转结构设计巧妙,可轻松实现进出便利、系安全带方便等功能,同时简单紧凑、成本较低、可适用不同型号和价位的汽车,可推广前景较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座椅的旋转结构具有如下构成:
该旋转座椅的旋转结构,包括上座盆和下座盆,其特点是,还包括弧形滑道机构,所述上座盆和所述下座盆可相对转动侧部连接,所述弧形滑道机构位于所述上座盆和所述下座盆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上座盆和所述下座盆连接用于协助所述上座盆和所述下座盆相对转动。
较佳地,所述弧形滑道机构包括上外滑轨、上承板、中间内滑轨、下承板、下外滑轨和固定件,所述中间内滑轨中部具有长通孔,所述上承板和所述下承板中部均具有长穿孔,所述中间内滑轨位于所述上承板和所述下承板之间,所述上外滑轨位于所述上承板上,所述下外滑轨位于所述下承板下,所述固定件贯穿于所述长穿孔和所述长通孔并分别固定所述上外滑轨和所述下外滑轨,所述上外滑轨固定在所述上座盆/下座盆上,所述中间内滑轨固定在所述下座盆/上座盆上。
更佳地,所述固定件是铆钉。
更佳地,所述上承板和所述下承板中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滚珠。
更佳地,所述上外滑轨和所述下外滑轨的横截面均为U形横截面,且相对设置,而所述中间内滑轨为倒U形槽,所述倒U形槽的底面位于所述上承板和所述下承板之间,所述长通孔位于所述底面中部。
更佳地,所述长通孔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向下突出插入所述下承板的所述长穿孔中或者向上突出插入所述上承板的所述长穿孔中。
更佳地,所述弧形滑道机构还包括上L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L板固定在所述上外滑轨上,所述上外滑轨通过所述上L板与所述上座盆间接固定,所述下支撑板固定在所述下外滑轨下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L板、所述上外滑轨、所述下外滑轨和所述下支撑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一起。
较佳地,还包括限位锁止机构,所述限位锁止机构与所述上座盆和所述下座盆分别固定并与所述弧形滑道机构配合设置。
更佳地,所述限位锁止机构包括锁把手、锁止部件和锁止棒,所述锁把手和所述锁止部件固定在所述上座盆上,所述锁把手通过索拉线和所述锁止部件连接,所述锁止棒固定在下座盆上,所述锁止棒位于所述锁止部件中。
较佳地,所述上座盆和所述下座盆可相对转动侧部轴接。
更佳地,还包括边铰支旋转机构,所述边铰支旋转机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座盆侧部和所述下座盆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滑道围绕边铰支旋转机构来实现上下座盆的相对旋转,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强度较好、易于加工、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滑轨的相对滑动,承板的支撑,铆钉的辅助导向作用,座椅可轻松实现旋转功能,可轻松实现进出便利、系安全带方便等功能;
3.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滑道机构已经过了FEA分析和实物试验强度,安全可靠,该滑道机构有为座盆骨架设置的平台,作为一个平台,可以适用于较多项目不同配置要求的需要,可推广前景较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弧形滑道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弧形滑道机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弧形滑道机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处于未旋转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处于旋转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68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