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前部加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66434.6 | 申请日: | 2009-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30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蒨;徐峰;吴峻岭;解跃青;黄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 嘉 |
| 地址: | 2018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加强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身前部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的乘客,需要对车身进行加强,在加强手段中,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身前部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包括:
挡板,横向置于驾驶舱的前端;
前支架,从挡板的中部向前延伸,前支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挡板;
斜向支架,从挡板的两端斜向向内侧延伸,斜向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挡板成一角度。
其中,挡板上具有前向限位片,限制前支架的位置;前支架上具有数个开孔,形成溃缩引导结构。
挡板上具有斜向限位片,限制斜向支架的位置;斜向支架的延伸方向与挡板成45度到70度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加强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车身前部强度,并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有效溃缩,尽量吸收碰撞的能够,提高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身前部加强结构的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身前部加强结构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包括:
挡板102,横向置于驾驶舱的前端,挡板102的位置位于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脚部空前的前端,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的作用。
前支架104,从挡板102的中部向前延伸,前支架10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挡板102。在挡板102上具有前向限位片106,限制前支架104的位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前支架104上具有数个开孔108,形成溃缩引导结构,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引导前支架104的溃缩方向,并有效地吸收碰撞的能量。
斜向支架110,从挡板102的两端斜向向内侧延伸,斜向支架110的延伸方向与挡板102成一角度。在挡板102上具有斜向限位片112,限制斜向支架110的位置。同样,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斜向支架110的延伸方向与挡板成45度到70度的角度,斜向支架110的作用同样是形成溃缩引导结构,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向内侧溃缩,并有效地吸收碰撞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前部加强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强车身前部强度,并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有效溃缩,尽量吸收碰撞的能够,提高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64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
- 下一篇:双头LC衰减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