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音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5237.2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5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庆员 |
主分类号: | H04R1/00 | 分类号: | H04R1/00;H04R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箱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音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音箱,由于箱体构造不科学、内部结构太简单等原因而导致高、中音不清晰、低音不重且混淆、声音频率在喇叭上分配不均匀、喇叭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中音更加清晰、低音更加低沉、声音频率在喇叭上分配均匀、喇叭使用寿命更长的音箱。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音箱,包括一由顶板、底板、发音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隔板组成的超薄箱体;箱体的发音板后侧装有两个上下并列且用隔板分隔的内震式超薄型喇叭;箱体内置一分频电路板;箱体的后侧板上设有呈斜角水渠形的管道,一头经侧板开有音孔,另一头装有一超薄低音喇叭;水渠形的管道与后侧板围成一空腔,形成一反射室;箱体的发音板、后侧板、顶板、隔板、左侧板、右侧板形成一共鸣室。
所述顶板、底板、后侧板、固定板、左侧板、右侧板、隔板统一采用PVC材料或木质材料,发音板为泡沫材料。
所述后侧板上有若干小孔,用来传输声音。
所述隔板用来隔离高、中声音频率。
所述分频电路板将声音频率平均分配在三个喇叭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部结构改进的方式形成声音反射室和声音共鸣室,当两个内震式超薄型喇叭产生声波时,其具有扩散效果的声波在共鸣室内反射,并使共鸣室内部的空气产生共鸣,此共鸣使声波聚集能量后,由发音板传出,故能使声音清晰且传播很远,呈斜角水渠形管道,并非直腔,故声波呈一角度在反射室内反复反射,再由音孔传出,使声音经压缩后能传播很远且低音和音质不变;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一分频电路板,能够把声音的频率均匀分配到三个喇叭上,不仅声音清晰,而且对喇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中音更加清晰、低音更加低沉、声音频率在喇叭上分配均匀、喇叭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中分频电路板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改进的音箱包括由顶板8、底板1、发音板2、后侧板6、左侧板12、右侧板3、隔板4组成的超薄箱体,其中顶板8、底板1、后侧板6、左侧板12、右侧板3、隔板4均统一采用PVC材料或木质材料,发音板2采用泡沫材料;顶板8、底板1、发音板2、后侧板6、左侧板12、右侧板3构成音箱外壳;箱体的发音板2后侧装有两个上下并列且用隔板4分隔开的内震式超薄型喇叭10,隔板4用来隔离高、中声音频率,使高、中音更加清晰;后侧板6上有若干小孔7;箱体后侧板6上设有呈斜角水渠形的管道11,一头经左侧板12开有音孔13,另一头装有一超薄低音喇叭9;水渠形的管道(采用PVC材料或木质材料)11与后侧板6围成一空腔,形成一反射室B;发音板2、后侧板6、顶板8、隔板4、左侧板12、右侧板3形成一共鸣室C,当共鸣室C内的内震式超薄型喇叭10产生声波时,其具有扩散效果的声波在共鸣室C内反射,并使共鸣室C内部的空气产生共鸣,此共鸣使声波聚集能量后,由发音板2传出,故能使声音清晰且传播很远;水渠形的管道11与后侧板6形成的反射室B,超薄低音喇叭9发出的声音声波呈一角度在反射室B内反复反射,再由音孔13传出,使声音经压缩后能传播很远且低音和音质不变;箱体内置一分频电路板5,分频电路板5可以将声音频率平均分配在两个内震式超薄型喇叭10及超薄低音喇叭9上,不仅声音清晰,而且对两个内震式超薄型喇叭10及超薄低音喇叭9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具有高、中音更加清晰、低音更加低沉、声音频率在喇叭上分配均匀、喇叭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
分频电路板5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音频信号由IN+和IN-输入在经过L1到低音和中音喇叭,中音用的是内震式喇叭做,且R1、C1、C2并联在低音和中音电路上,R1和C1是串联的。高音由C3、C4串联,且C5和L2并联在高音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庆员,未经吴庆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5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太阳时钟控跟踪聚光输出光伏装置
- 下一篇:芯棒镀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