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播种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5050.2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62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树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树仁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C7/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 咏;陈书诚 |
地址: | 410300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属于农业生产机械。
背景技术
水稻种植一般要进行两次作业,一般采用人工播种育秧,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待秧苗长到可插秧或抛秧时,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姆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有时也可进行抛秧。由此可知水稻作业的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减轻劳动强度和工时,只需进行一次作业的水稻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构和机架,所述播种机构包括一个为圆筒状的种箱,在种箱上均匀的分布着若干个播种孔,在种箱两端各装有一个使种箱转动的行走轮,所述机架上装有用来平整土壤的一次平整轮和二次平整轮。
所述行走轮安装在后机架上,一次平整轮和二次平整轮安装在前机架上,后机架与前机架之间铰接。为了防止播种时泥土溅到机架上,在后机架与前机架上各有一个后挡泥板和前挡泥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播种机,只要将刚发芽的种子放入种箱内,再在本实用新型的前面加一个动力装置带动其匀速前行,运行中,动力装置拖动两平整轮将田地整平,同时拖动行走轮转动,种箱也随之转动,种子从种箱的播种孔中一行行的落入田间,进行播种作业。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不伤稻种,行株距分明,便于田间管理,播种时只需一次作业便可,省时又省力,大大降低了农民播种时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A-A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播种机,包括播种机构1和机架2,所述播种机构1包括一个为圆筒状的种箱11,在种箱11上均匀的分布着若干个用来播种的播种孔12,在种箱11的中间开有一个用于装入种子的进料孔16。在种箱11两端各固定有一个行走轮13,行走轮13安装在后机架15上。为了确保工作时泥土和水不会堵塞或浸入播种孔12中,在后机架15上还安装有一个后挡泥板14,该后挡泥板14的上部覆盖在种箱11上,下部位于种箱11的底部斜前方(如图4所示)。所述机架2上装有一次平整轮21和二次平整轮22,一次平整轮21和二次平整轮22位于前机架24上且一次平整轮21在前,在前机架24的前面还固定了一个前挡泥板23,该前挡泥板23的形状与动力机构的后部结构相配合。
后机架15与前机架24之间采用铰链连接,当本实用新型需要转弯时,可将后机架15向上提起,从而确保播种机构1上的行走轮2不会因受力不均而刮伤、破损。
使用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前面连接一个动力机构,动力机构的车轮可固定在前挡泥板23的相应位置内。在向前的外力作用下,行走轮13开始向前滚动,从而种箱11开始翻滚,其里面的种子便将会均匀的从播种孔中掉到土壤里,完成水稻的播种作业。当动力机构运动时,土壤在车轮作用力下向后飞溅至前挡泥板23上,再下滑堆积,然后经过一次平整轮21和二次平整轮22的双次辗压,从而保证了播种时土壤的平整性,使种子的种植更加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树仁,未经朱树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50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