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4938.4 | 申请日: | 200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6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成惊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浩润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 地址: | 41011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需包覆柔性覆盖物的注塑成型的注塑模具。
技术背景
注塑模具是现有产品制造领域常用的模具,尤其是精密注塑模具广泛应用于IT及汽车产品制造领域,一般包括定模和动模,模具进料位置(热流道)可根据成型产品的要求不同选择在定模或动模上。汽车内饰件及家电产品的表面通常需要无纺布、毛皮、塑料薄膜等柔性覆盖物与注塑件紧密结合,通过表面装饰来更好的实现产品的功能。传统的注塑模具在成型过程中,一般是先注塑成型一个塑料件,然后用真空成型等工艺将面料压制成所需的形状,最后将塑料件和面料粘合或缝合;或者是先注塑成型注塑件,然后低压整形覆盖物附着在注塑件上,如公告号为CN2794790Y的专利公开的一种低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和动模之间构成注塑腔,注塑腔的动模部分贴合一面料层,此注塑过程是预先将面料置入注塑腔的动模部分内,面料层沿动模腔面放置,注塑成型后,将面料层附着在注塑件上。虽然这种注塑模具能实现面料和塑料的粘合,但仍然无法实现产品侧部圆角包覆以及侧边通孔包覆,通常在这些部位采用胶水粘合缝合,这样就使产品在胶水粘合的部分出现异味或粘贴不牢固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克服现有的带面料注塑模具无法包覆底部圆角以及通孔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动模之间设有双向滑动系统,所述双向滑动系统包括双向导柱、双向滑板,双向导柱两端连通定模和动模,双向滑板由双向导柱支撑并位于定模和动模之间;所述双向滑板上设有导轨,双向滑板通过导轨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可与设在动模上的推动部件相配合。
所述推动部件为斜楔块,斜楔块与双向滑板上的滑块之间通过T形槽、轨相配合。
将上述结构的注塑模具装上注塑机后,注塑前,双向滑板置于动模侧,与动模紧贴,滑块在动模上的斜楔块的驱动下,滑块沿导轨装置在双向滑板上滑动到跟注塑腔平齐的位置,柔性覆盖物放置在双向滑板的表面,并通过装夹机构使柔性覆盖物紧贴双向滑板的表面,并确保柔性覆盖物在受到大的外力情况下能少许活动,在注塑包覆过程中,通过滑块的作用实现注塑件侧部圆角包覆以及侧边通孔包覆,完成注塑和包覆后,双向滑动系统首先粘在定模侧,与动模拉开一段距离,使滑块在斜楔块驱动下滑动退后到足够让开成型产品倒扣的距离,当双向滑动系统与动模到达一定距离后,双向滑动系统离开定模,成型产品留在定模侧,最后被定模上的顶出系统顶出完成注塑和包覆过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是增加了独特的双向滑板,用以支撑滑块等活动机构,实现传统模具在附着覆盖物时,无法到达产品底部包覆圆角或者内侧的功能.双向导柱可以支撑双向滑板在A板与B板间平稳滑动,方便放置覆盖物,方便取出产品.
采用上述结构的注塑模具可将布、毛皮、塑料薄膜等柔性覆盖物,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很好的附着在注塑零件表面,且整个注塑包覆过程中无需粘胶,这就简化了柔性覆盖物附着的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质量优良且无胶水残留物的成型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定模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模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向滑板、滑块和斜楔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7是本实用新型注塑、包覆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9是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方铁;3-B板;4-隔热板;5-热流道板;6-垫片;7-定位圈;8-导套;9-唧咀;10-支撑柱;11-型芯;12-顶针底板;13-顶针面板;14-回针;15-顶针;16-面板;17-A板;18-限位螺丝;19-斜楔块;20-型腔;21-双向导柱;22-双向滑板;23-定位销;24-滑块;25-胶塞螺丝;26-柔性覆盖物;27-成型产品;28-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浩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浩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4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轮罩装饰件模具内抽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三辊压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