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凹型灶体的电磁灶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4832.4 | 申请日: | 2009-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2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蒋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仁龙 |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7/06;F24C7/08;F24C15/08;H05B6/06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蔡大盛 |
| 地址: | 4259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凹型灶体 电磁灶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灶具,具体说是一种凹型灶体的电磁灶。
【背景技术】电磁灶又称电磁炉,具有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体积小巧、安全美观等优点,是一种清洁、节能、使用方便的绿色厨房灶具。
虽然电磁灶有很多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有一些缺点:1、与传统的炒菜方式不一样,就是中国人烹调习惯是文火焖饭、炖肉,武火炒菜,虽然电磁灶使用时也可以调节功率大小,但是感到电磁灶做出的饭、菜口味不佳;2、炒菜容易烧焦,而且经常是外面熟了,里面还是生的;3、对外有较多的辐射,对电磁灶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是这种电磁灶的灶体结构不合理,因现有的电磁灶体大多为平板式,电磁线圈采用平面绕制,使电磁灶产生的温度高低变化不大,而且电磁辐射向外辐射的面积大,容易伤害人体。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电磁灶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凹型灶体的电磁灶,以提高电磁灶的温度差值,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出包括支架、灶体和电源控制电路的电磁灶,它的特点是:所述灶体为凹式圆柱型结构,灶体的顶部设有放锅敞口,灶体的底板为平板,该底板上设有电磁线圈回路,灶体的四周侧壁上也设有电磁线圈回路,两组线圈回路分别与固定在支架内的电控板上的电源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灶体的底部和周围侧壁上均设有电加热线圈,且加热线圈的匝数可调,并设有相应的调控开关,因此本电磁灶的发热温度高而且可调;加上灶体为凹式的圆柱体结构,加热时,锅体放入凹口内,锅体四周都能受热,增大了锅体的受热面积,既可以用高温即“大火”来炒菜,又可用低温即“文火”来煮汤。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中:1、支架,2、手柄,3、铁质锅体,4、灶体,5、电源线,6、电控板,7、电磁线圈,8、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在有绝缘面板的支架1内设有用于供电和功能控制的电控板6,在支架1的顶部固定有电磁灶灶体4,电磁灶体的的顶部设有放置带手柄2的铁质锅体3的灶口,该灶体为凹字型结构,底部为双层平板,双层平板中间缠绕有多匝电磁线圈8,灶体的四周为双层的圆桶形体壁,双层体壁内沿圆周方向缠绕有多匝电磁线圈7,这两组电磁线圈分别通过开关后电连接到支架内的电控板6的电源输出端。
所述电控板6固定在支架体内,该电控板上焊接有由电源输入电路、整流电路、电流输出电路及功能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功能控制电路包括低压直流输出电路,MCU主控芯片及主控芯片输入端连接的温控监测电路,锅具监测电路,主控芯片输出端连接的温度调整电路、输出调整电路和振荡回路;所述振荡回路有五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中输入端分别连接有MCU主控芯片的输出端;温度调整电路的输出端;输出调整电路的输出端;锅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过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其中输出端连至驱动回路的输入端,该驱动回路的输出端输出18V直流信号给加热线圈电源控制电路的TGBT绝缘双极晶体管的基极,该TGBT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T102变频器后连至电磁灶的加热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仁龙,未经蒋仁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4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