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环冷机鼓风系统的鼓风机消声装置及鼓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4448.4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7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相佩;郭清;王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17/0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 洪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环冷机 鼓风 系统 鼓风机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工程环冷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环冷机鼓风系统中的鼓风机消声装置及鼓风机。
背景技术
烧结工程中环冷机设备用于对热烧结矿进行冷却。破碎后的热烧结矿均匀地分布在回转运行的环冷机台车上,鼓风机从其进风口吸入冷空气,并从出风口鼓入风箱中,进入风箱的冷空气再穿过环冷机台车上篦板的间隙,进入热烧结矿料层,与热烧结矿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烧结矿的目的。鼓风机消声装置装设于鼓风机进风口处,用于降低鼓风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如图1所示,现有鼓风机消声装置为卧式箱形结构,消声器2的进风口、出风口与鼓风机轴向中心线4同轴布置于一条水平直线上,空气沿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进入消声器2。这种布置方式的主要缺陷是:消声器2的进风口,也就是噪音源的位置处于工作环境之中,尽管作了消声处理,但是从消声器2的进风口产生的噪音对工作环境的直接影响仍然很大。另外,消声器2内部为阻性片式消声结构,每块阻性片上独立敷设吸声材料,主要依靠吸声材料将声波能转换为热能消耗掉,使用一段时间后,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逐渐下降,消声量逐渐降低,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变入风口位置和朝向、降噪效果好、性能稳定的用于环冷机鼓风系统的鼓风机消声装置以及具有该鼓风机消声装置的鼓风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环冷机鼓风系统的鼓风机消声装置,包括防雨罩、消声器和变径管,所述防雨罩设于消声器的入口端,所述变径管一端与消声器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鼓风机入口的连接弯管。
所述连接弯管为直角弯管。
所述消声器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布置,所述消声器的周边布置有支架,消声器的外壁固定有消声器支撑块,消声器通过消声器支撑块支承于支架上。
所述消声器的入口处设有防雨罩支撑板,所述防雨罩支承于防雨罩支撑板上,消声器的入口延伸至防雨罩内。
所述消声器与变径管之间设有补偿器。
一种用于环冷机鼓风系统的鼓风机,包括与鼓风机入口连接的鼓风机消声装置,所述鼓风机消声装置包括防雨罩、消声器和变径管,所述防雨罩设于消声器的入口端,所述变径管一端与消声器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设有连接弯管,连接弯管与鼓风机入口连接。
所述连接弯管为直角弯管。
所述消声器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布置,所述消声器的周边布置有支架,消声器的外壁固定有消声器支撑块,消声器通过消声器支撑块支承于支架上。
所述消声器的入口处设有防雨罩支撑板,所述防雨罩支承于防雨罩支撑板上,消声器的入口延伸至防雨罩内。
所述消声器与变径管之间设有补偿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变径管与鼓风机入口之间设置连接弯管,将消声器的中轴线与鼓风机轴向中心线交叉布置,从而改变入风口的位置和朝向,使工作环境中的噪音降到更低,同时变径管与鼓风机入口通过连接弯管相连,从而改变声波的传播方向和途径,延长声能衰减距离,通过来回反射和吸收声能,使降噪性能更稳定,达到进一步降低噪音的目的,降噪效果好;当连接弯管为直角弯管、消声器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布置时,消声器的入风口朝上布置,且入风口位置从地面转移至高空中,这样有利于减弱传播到工作环境中的声波,降噪效果更佳;消声器通过消声器支撑块支承于支架上,由支架为消声器提供稳定支撑;消声器的入口延伸至防雨罩内,在不影响空气从防雨罩和消声器之间间隙进入消声器的同时,又提高了防雨效果,使消声器得到更好的保护;在消声器与变径管之间设有补偿器,可消除振动、变形对消声器造成的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的鼓风机在安装了带连接弯管的鼓风机消声器后,降噪效果更明显,产生的噪音更低,对周围工作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鼓风机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防雨罩 2、消声器
3、变径管 4、鼓风机轴向中心线
5、直角弯管 6、支架
7、防雨罩支撑板 8、补偿器
9、鼓风机本体 21、中轴线
22、消声器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44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