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尾随安全门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4062.3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0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平;邱丽芳;谭耀辉;胡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随 安全 门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门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尾随安全门禁装置。
背景技术
防盗门作为一种安全门禁,在日常生活中已被普遍使用,但以往的普通防盗门作为门禁,虽然成本低廉,却没有任何安全保密措施,不能检测门状态,没有远程报警功能,不能记录开关门时间和出入人员信息,不具备钥匙丢失后作废的功能,也没有密码修改功能,更不具备在开门者受胁迫时进行胁迫者不能觉察的报警,这也导致普通防盗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漏洞,已无法满足现代安防系统对安全性、保密性、自动化、信息化的更高要求,严重影响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防盗门的安全隐患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尾随安全门禁装置。它利用主控计算机和门禁控制器、第一读卡器、2通过对两扇门的门状态检测及对感应卡和开门密码的验证来实现对安全防盗控制,当开门者受到尾随者胁迫时,可以输入预先设置的报警密码开门,并在不为胁迫者知道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达到防尾随、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尾随安全门禁装置,包括门禁控制器、第一门状态检测模块、第一电控锁、第二门状态检测模块、第二电控锁、第一读卡器、第一通信电路、第二读卡器和第二通信电路,所述的门禁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门状态检测模块、第一电控锁、第二门状态检测模块和第二电控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读卡器通过第一通信电路与门禁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的第二读卡器通过第二通信电路与门禁控制器通信连接.
上述的一种防尾随安全门禁装置,其还包括主控计算机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的主控计算机通过第三通信电路与门禁控制器通信连接。
上述的一种防尾随安全门禁装置,其还包括报警电路,所述的报警电路与门禁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第一读卡器安装在第一扇门上,刷卡时,通过第一通信电路将感应卡信息发送给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验证感应卡是否为合法卡,如果是合法卡则发出提示信息并允许输入开门密码到第一读卡器,第一读卡器又将输入的开门密码通过第一通信电路送给门禁控制器,由门禁控制器判断密码的正确性,如果密码正确,门禁控制器发出开门信号以打开第一电控锁完成第一扇门的开门动作。第二读卡器安装在第二扇门上,刷卡时,通过第二通信电路将感应卡信息发送给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首先判断第一扇门是否关好,没关好则报警,如关好再验证感应卡是否为合法卡,如果是合法卡则发出提示信息并允许输入开门密码到第二读卡器,第二读卡器又将输入的开门密码通过第二通信电路送给门禁控制器,由门禁控制器判断密码的正确性,如果密码正确,门禁控制器发出开门信号以打开第二电控锁完成第二扇门的开门动作。如果在开门时受到胁迫,可以输入预先设置好的特定报警密码,在开门时送出秘密报警信号,保证财产和人生安全。在开关门同时门禁控制器通过第三通信电路将开关门的时间、卡号及报警记录发送给主控计算机,实现了主控计算机与门禁控制装置的联网,便于集中监控,统一管理,达到防尾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下述优点:1)第一扇门必须关好才能开第二扇门,具有防尾随功能。2)在开门者受胁迫时输入特定的报警密码,即可在开门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具有防胁迫功能。3)采用16位单片机对感应卡信息和开门密码信息进行加密并利用通信方式上传给门禁控制器,提高了安全性。4)具有开关门时间、卡号记录功能。5)采用门禁控制器集中管理感应卡和密码的方法,可在任意一读卡器上对其它任何连接到同一门禁控制器上的门进行开门密码设定,还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对联网的门禁装置中门设定开门密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读卡器电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门禁控制器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4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