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钓鱼颗粒饵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3988.0 | 申请日: | 2009-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48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市岳麓区彭氏饵料厂 |
| 主分类号: | A01K85/00 | 分类号: | A01K85/00;A01K85/01 |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洪 |
| 地址: | 410208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钓鱼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饵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于垂钓爱好者使用钓钩钓鱼的钓鱼颗粒饵。
背景技术
钓鱼爱好者目前使用钓钩钓鱼的颗粒饵料,由近似于圆柱体的颗粒饵料和缠绕其上的皮筋组成,使用时,将钓鱼的钩穿过皮筋后,钓钩体与颗粒饵料通过皮筋的弹力捆绑在一起,深受垂钓爱好者的喜欢。
但是,由于皮筋的弹力有限,加上颗粒饵料与钓钩体之间没有相互固定的的结构构造,使得颗粒饵料与钓钩体的捆绑状态在使用中发生严重的变形,颗粒饵料与钓钩体的捆绑容易发生错位或者脱离,不能达到事先预想的效果:有时颗粒饵料容易脱落浪费颗粒饵料,或者饵料白白地让鱼吃掉时鱼根本就咬不到钓钩。另外,由于圆柱体的颗粒饵料在成型时使得外表比较坚硬,吸收水分的速度慢,饵料的膨胀慢,饵料的气味在水中传播也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吸引鱼游向饵料处,浪费垂钓了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饵料的气味在水中传播快,并且能够正确将颗粒饵料与钓钩体捆绑在一起并且一直保持正常捆绑状态的钓鱼颗粒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柱形体结构的颗粒饵及其缠绕在颗粒饵上的皮筋,所述颗粒饵的外缘沿柱形体的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一条钩槽。
所述颗粒饵的柱形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多段圆弧型或者直线与圆弧组合的封闭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加工制造,使用方便,饵料的气味在水中传播快,在提高垂钓效率的同时大大地节约钓鱼饵料。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钓鱼饵料加工厂生产制造,适合于垂钓爱好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放大剖视图;
图中:1-颗粒饵,2-皮筋,3-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柱形体结构的颗粒饵1及其缠绕在颗粒饵1上的皮筋2,所述颗粒饵1的外缘沿柱形体的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一条钩槽3。
所述颗粒饵1的柱形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多段圆弧型或者直线与圆弧组合的封闭形。
在本实施例优选方案中,钩槽3为三条,颗粒饵1的柱形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由于设置了钩槽3,钓钩体能够落入钩槽3中,在皮筋2的弹力捆绑下,能够正确将颗粒饵料与钓钩体捆绑在一起并且一直保持正常捆绑状态。只要鱼咬上饵料就能咬到钓钩,既提高了垂钓效率,又节约了钓鱼饵料。
由于设置了钩槽3,颗粒饵料更容易吸入水分而迅速膨胀,膨胀后的饵料气味更容易散发到水中,饵料的气味在水中传播快,更容易吸引更多的鱼游向饵料处,鱼的数量多了,鱼咬钩的机会多了,垂钓的收获自然也多了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市岳麓区彭氏饵料厂,未经长沙市岳麓区彭氏饵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3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发组立结构
- 下一篇:三疣梭子蟹亲本循环水养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