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装输送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3743.8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27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勇;杜荣华;李自光;贺湘宇;王志安;雷兆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28 | 分类号: | E02F3/28;B65G65/04;B65G15/00;B65G15/3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76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掘输送机械,可用于矿山的开挖及散货物料的收集与输送,特别适合于矿井及隧道的开挖及散货物料的收集与输送,也可用于砂石场物料的装载与输送。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个矿业大国,每年的采矿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也是加工大国,很多轻、重工业发展很快,在这些行业中,很多的散粒料或是成品都需要输送,最经济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一般可分为通用带式输送机、气垫带式输送机、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和管状带式输送机等。近年来,由于动态分析技术、可控起动技术、自动张紧技术、中间驱动技术、高速托辊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皮带出渣运输系统具有连续输送、运距远、运量大、污染小、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在成为斜矿井开挖及隧道施工出渣运输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对于散粒料的采集方式,高效的技术并不多,主要利用装载机铲装或挖掘机装载,受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对于一些小矿井或隧道不适用;而采用人工装载的形式,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生产成本高,应用也比较少,因此开发一种挖装输送机是生产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散粒料采集及输送于一体从而解决采集散粒料与运输散粒料的有效衔接问题,能在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情况复杂的斜井开挖及隧道施工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的挖装输送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挖装输送机,在履带行走底盘上设有挖掘装载装置,带式输送装置安装在所述的履带行走底盘上,且所述的挖掘装载装置处于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的正前方上部与其前端对应,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的输送带设有横挡板,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的侧壁设有与其输送带对应的波状挡边,在所述的履带行走底盘上还设有动力系统、操作系统、液压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
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的前端与所述的履带行走底盘铰接固定,后端通过高度调节油缸与所述的履带行走底盘联接。
所述的动力系统为柴油机和电动机的混合驱动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挖装输送机,包括挖掘装载机构和输送机构,具有挖掘装载功能和输送功能,能使散粒料的挖掘装载与输送有效衔接,提高了工作效率。输送机构安装在挖掘装载机构的正下方,输送机构前端固定铰接安装在机器底盘上,后端通过两个高度调节油缸支撑,其上下高度可调,带有波状挡边和横挡板的带式输送机,能保证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会撒落,同时输送机构出料高度可以通过液压系统调节,卸料灵活自如。工作时挖掘装载机构能对散状物料直接进行挖掘和装载,并卸料于带式输送机构之上,通过带式输送机构将散状物料卸至自卸车或其它输送装置之中,机器不需回转就能装料及卸料,使机器在狭窄及地形复杂的场地施工时显示出优势。动力系统为柴油机和电动机的混合驱动系统,能够适应不同工况及不同环境使用时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矿井开挖和隧道施工中散粒料的采集和输送在设备及功效不能匹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集散粒料采集及输送于一体的挖装输送机,从而解决了采集散粒料与运输散粒料的有效衔接问题,这项技术在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情况复杂的斜井开挖及隧道施工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在图中:
1-输送机构, 2-高度调节油缸,
3-履带行走底盘, 4-液压系统,
5-动力系统, 6-电器控制系统,
7-操作系统, 8-挖掘装载机构,
9-横挡板, 10-波状挡边,
11-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在履带行走底盘3上设有挖掘装载装置8,带式输送装置1的前端与履带行走底盘3铰接固定,后端通过高度调节油缸2与履带行走底盘3联接,输送机构1和挖掘装载机构8安装在同一对称线上,且挖掘装载装置8处于带式输送装置1的正前方上部与其前端对应,带式输送装置1的输送带11设有横挡板9,带式输送装置1的侧壁设有与其输送带11对应的波状挡边10,在履带行走底盘3上还设有动力系统5、操作系统7、液压系统4和电器控制系统6,动力系统5安装在履带行走底盘3的一侧,而液压系统4安装在履带行走底盘3的另一侧,这样可保证机器的两侧均衡,动力系统5为柴油机和电动机的混合驱动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37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安全篷布
- 下一篇:利用多倍聚光太阳能分离含盐废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