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络联纺纱机的运管座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2499.3 | 申请日: | 200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7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黎奎鑫;杜红专;刘庆亮;高丽英;何晓畅;马新;马波;吴飞元;吴慧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18 | 分类号: | D01H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潘献民 |
地址: | 52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络联 纺纱机 运管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络联纺纱机,具体是一种细络联纺纱机中的用于承载细纱筒管的运管座。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纺织纤维的推出,对纺纱机及其纺纱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细络联纺纱机是高度自动化的纺纱机器,其能够自动完成从细纱纺纱到卷绕成大卷装筒纱的全过程。棉纺企业采用了细络联纺纱机之后,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采用细络联后,不仅使棉纺厂用人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两个工序直接联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还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纺纱工艺中细纱卷装和速度的矛盾。
传统的细络联纺纱机中所用的运管座,其固定杆的端部的孔径比较大,当运管座承载着细纱筒管传送至自动生头系统时,自动生头系统将纱线的尾端送入细纱筒管内部时,纱线在吸风风力的带动下,容易从固定杆的部分穿过,从而造成生头动作失败,以致于大大降低了细络联纺纱机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生头成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细络联纺纱机的运管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细络联纺纱机的运管座,是由座体、用于套接细纱筒管的固定杆构成,固定杆是一个中空的圆形体,其一端的空腔内壁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圆周分布的条状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计成多孔的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固定杆的另一端设计成多孔的罩形结构,保障气流畅通的同时,能有效阻止纱线头从固定杆的部分穿过,从而确保了生头的圆满完成,以致于提高了细络联纺纱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仰视图。
图中:1、座体;2、固定杆;3、空腔内壁;4、条状凸台;5、多孔的罩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细络联纺纱机的运管座,是由座体1、用于套接细纱筒管的固定杆2构成,固定杆2是一个中空的圆形体,其一端的空腔内壁3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圆周分布的条状凸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的另一端设计成多孔的罩形结构5。
工作原理:运管座放置于细络联传送带上,细纱机纺纱完成时,自动落纱系统将将卷有细纱的筒管抓起,使筒管的管口套接在运管座的固定杆上,卷有细纱的筒管在运管座上放置好以后,运管座在传送带的传送下至自动生头系统,自动生头系统将纱线的尾端送入筒管内部,生头成功;其后,管纱、运管座被传送至络筒机部分,络筒机卷绕管纱,完成后将筒管、运管座排出;筒管、运管座被输送回纺纱部分,完成一个周期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24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计算机主机散热装置及其面板系统
- 下一篇:训练设备和训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