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负离子日光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852.6 | 申请日: | 200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席爱珠;李波;李迎虎 |
主分类号: | F21V33/00 | 分类号: | F21V33/00;F21V23/00;F21V7/22;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负离子 日光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日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室内外的照明设备中,目光灯的使用是很普遍的,其具有节能、高效和长寿命的特点,日光灯能否发挥最大的功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所用的控制器功能。传统的日光灯使用电感式镇流器限流,使用起辉器启动,各部件独立,在放电之前将电极的灯丝预热,通过镇流器生产的高压使日光灯燃亮。但是这种日光灯在使用时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在电压不稳定时,起辉器重复启动,日光灯无法正常发光,而且电感式镇流器也存在噪音大、耗能高的问题,日光灯随着时间的延长变黑并损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不少不使用启辉器而快速启辉的日光灯,如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一体化套管式的目光灯装置,其将发光管与电感组件及控制电路板等组件密封在一体,形成了一体化日光灯装置,具有安装方便、高效节能的特点,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发光管损坏时不易维护更换等缺陷,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及增加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节能已成为人们选购产品的又一标准。众所周知,负离子可有效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使其活跃而使人体吸入负离子后改善肺功能,激活肌体多种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为此,如负离子及等离子发生技术应用到日光灯照明领域已成为人们值得探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寿命长、环保节能,而且不需增加发光管功率就能提高照射强度,增加亮度的组合式负离子日光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组合式负离子日光灯装置,包括光源以及套接在光源两端的插拔式灯头,该灯头内安装有电子镇流器、主控线路板及电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内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等离子发生器,该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等离子发生器外接市电电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光源以及套接在光源两端的插拔式灯头为三部分独立设计的组合使用结构。
所述光源包括发光管及其外套接的透明材料制成的外管,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等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发光管一端的灯头内,电子镇流器安装于另一端灯头。
所述外管内壁设置有铝合金反光片,该反光片上设有线槽及连接主控线路板的回路线。
所述反光片采用铝合金制成薄长条安装于外管内壁。
所述光源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灯头相连接的插头及定位卡槽。
所述灯头的内侧设置有与光源部分相配的插孔及定位卡槽,灯头的外侧设置有插入日光灯灯座的电源插头,灯头的外壳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发光管为三基色发光管。
所述灯头上设置有工作指示灯,该工作指示灯连接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等离子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灯头内增设负离子发生器,在开灯的同时能产生大量负离子,可有效激活空气中的氧分子,使其活跃而使人体吸入负离子后改善肺功能,激活肌体多种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负离子“-”与电脑显示器产生静电荷“+”中和,降低静电对眼睛的辐射,与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尘埃进行中和,使其自然沉积,减轻二手烟的危害。
2、本实用新型的主控线路采用电子镇流高频电路,光源部分内置有铝合金反光片将不需要照射面的光反射回来增加照射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起到反光材料帮助散热、不变形、不需增加发光管功率就能提高照射强度,增加亮度的优点。
3、采用了光源两端的灯头与光源部分独立设计组合使用,便于在产品出现部件损坏或需要维护时可以独立拆卸更换,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而且绝大部分材料选用了可回收材料生产,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光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光源1-1、发光管1-2、外管2-1、灯头A 2-2、灯头B 3、反光片4、线槽5、散热孔6、插头7、负离子发生器8、电子镇流高频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席爱珠;李波;李迎虎,未经席爱珠;李波;李迎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