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频天线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1412.0 | 申请日: | 200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志;施凯;苏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5/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频天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通信产品上的多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又称IEEE802.16标准或广带无线接入(BroadbandWireless Access,BWA)标准,是一项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其作为线缆和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的无线扩展技术,可实现无线宽带接入,由于成本较低,且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高覆盖范围(可以覆盖25~30英里的范围),从而在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无限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是一个局域覆盖的无线网络,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1Mbps,从而当前的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的天线大多应用于收发上述技术的工作频带的多频天线。如申请号为200510092735及200610140076的中国专利均揭示了应用上述技术的多频天线。
然而,当前的多频天线收发效率低,尚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能收发效率高的多频天线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收发效率的多频天线。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体及一第二辐射体,该第一辐射体包括一辐射臂,辐射臂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一接地部;第二辐射体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由第一辐射部的一端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一馈入部及一由第一辐射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第二辐射部,该第一辐射部的一端与所述辐射臂的一端相对,并保持一定距离,第二辐射部的一侧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接地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通过第一辐射部的一端与所述辐射臂的一端相对,并保持一定距离,因而产生寄生效应,从而可提高收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的电压驻波比的测试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多频天线 100 第一辐射体 1
辐射臂 11 第一接地部 12
第二辐射体 2 第一辐射部 21
馈入部 22 第二辐射部 23
延伸臂 231 固定臂 232
第二接地部 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00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多频天线100为以金属片冲压制成,其包括一第一辐射体1及一第二辐射体2。该第一辐射体1包括一平板状的一辐射臂11,该辐射臂11的左端的前侧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一接地部12,该第一接地部12电性连接至地。
第二辐射体2包括一第一辐射部21、一由第一辐射部21的右端的前侧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一馈入部22及一由第一辐射部21的右端延伸形成的一第二辐射部23。该第一辐射部21的左端与所述辐射臂11的右端相对,并保持一定距离。第二辐射部23包括一由第一辐射部21的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延伸臂231及一由延伸臂231的右端的前侧缘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固定臂232。该多频天线100通过固定臂232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上,从而使多频天线100与笔记本电脑稳定的固定。所述第二辐射部23的前侧缘大约中部处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电性连接至地的第二接地部24。该第二接地部24用于调整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00的辐射频宽。
当本实用新型多频天线100用于通信时,第一接地部12及第二接地部24接地,电流由馈入部22馈入,第一辐射臂11收发电磁波时激发出一个主要共振模态,使得第一辐射臂11收发中心频率为5G的电磁波信号。第一辐射臂11与第一辐射部21在收发电磁波时产生寄生效应并使第一辐射臂11与第一辐射部21收发中心频率为3G的电磁波信号。第二辐射部23收发电磁波时,可收发中心频率为2G的电池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微型票据打印机的打印头
- 下一篇:一种抽气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