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细菌病毒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110.3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9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海文 |
主分类号: | B01D46/06 | 分类号: | B01D46/06;C12M1/12;A61L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6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细菌 病毒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范畴,具体是一种能在保持麻醉机麻醉和病人呼吸畅通无阻的同时,有效地将病人呼出的细菌病毒进行过滤杀菌消毒。
背景技术
当病人在进行大手术时,往往要进行麻醉,其一般可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麻醉的方式有中医的针灸麻和西医的药麻,药麻中又有注射麻醉和吸气麻醉,其中,最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是从气体麻醉机上将麻醉气体通过呼吸罩直接进入病人的呼吸道中,通过药理作用,取得麻醉效果。由于病人在吸进麻醉气体的同时,也要呼出废气,其中除二氧化碳外还会有许多细菌病毒,结果病人口腔与麻醉机之间形成了相互交换,会造成麻醉机被污染,而麻醉机不是一次性消耗品,清洗消毒又相当费时费力;这样有可能造成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使随后使用同一麻醉机的手术病人遭受到不必要的感染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在保持麻醉机麻醉和病人呼吸畅通无阻的同时,有效地将病人呼出的细菌病毒进行过滤杀菌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细菌病毒过滤器,由以透明材料制作的漏斗状的洁盖和同样是以透明材料制作的漏斗状的嘴盖大口端相对固接,在两者中间有以抗菌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的孔径为2~3微米。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以下的改进:
所述过滤层的直径为59.5毫米;厚度为0.5毫米。
所述嘴盖的小口端为双层管状,两管之间有间隙。
所述洁盖的小口端为双层管状,两管之间有间隙。
所述嘴盖的侧面上开有管状出口。
所述洁盖配有弯形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细菌病毒过滤器的洁盖和嘴盖中间有以抗菌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间隔,使其能在保持麻醉机麻醉和病人呼吸畅通无阻的同时,有效地将病人呼出的细菌病毒进行过滤病毒,避免了麻醉机被污染,更重要的是防止了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本细菌病毒过滤器的过滤层网孔直径经反复实验设定为2~3微米能够最大限度地捕获细菌和病毒,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检测,细菌捕获有效率达到99.999%;可有效阻止感染物质扩散到环路,机器以及手动复苏器;减少麻醉机及通气系统清洁及净化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弯形接头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细菌病毒过滤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它由以透明材料制作的漏斗状的洁盖1、和同样是以透明材料制作的漏斗状的嘴盖2两者以大口端相对焊接或沾接在一起,并保持气密性,洁盖1和嘴盖2的大端内径为59.5毫米;在洁盖1和嘴盖2中间有以抗菌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3间隔,该过滤层的直径为与洁盖1和嘴盖2大端相适应的59.5毫米,厚度为0.5毫米、孔径为2微米。嘴盖和洁盖的小口端都为双层管状,两管之间有间隙;在嘴盖的侧面上还开有管状出口4并配有盖,用于病人在呼吸困难出现水汽水泡时起直接排出作用,另外还配有弯形接头5以方便接头。
经反复实验后,采用孔径为2~3微米范围内的任意大小均能有效捕获细菌和病毒。
本细菌病毒过滤器使用简单、快速、安全,透明的外观便于观察其中的分泌物情况,圆锥形结构符合ISO标准,确保了连接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海文,未经黄海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