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机顶盒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0635.5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刘文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九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00 | 分类号: | H04N5/00;G04B4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6007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机顶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顶盒,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挂钟功能的多功能机顶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类繁多日新月异的多媒体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等走进普通百姓家庭,电视机在充分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可带给人们各种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通信技术的进步,电视技术结合通信技术,从以前的模拟电视技术发展到如今的数字电视技术,为使数字信号能进入电视进行播放,目前存在多种数字电视机顶盒。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用于传播和转换数字节目信号的机顶盒也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家庭必备的设备。
机顶盒的全称叫做数字电视机顶盒,英文缩写STB(Set-Top Box)。它是一种将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它把经过数字化压缩的图像和声音信号解码还原成模拟信号送入普通的电视机,数字信号可通过卫星、有线或无线广播传送。目前机顶盒大部分都是台式机顶盒,其外观单调,加上连线比较多,机顶盒的摆放成了个问题,不仅影响客厅美观(特别是对于许多没有电视柜的家庭来说),还会给用户造成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兼具时钟功能的多功能机顶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机顶盒,包括机顶盒盒体,盒体为扁平状,在盒体上设置有数字时钟显示面板。
上述的数字时钟显示面板内设置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通过时钟管理电路与机顶盒主芯片电联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上述的数字时钟显示面板镶嵌于盒体外表面。或者,所述的数字时钟显示面板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于盒体外表面。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盒体与安装数字时钟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有便于将机顶盒悬挂于墙壁上的挂孔或者挂钩。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另一改进,在盒体与安装数字时钟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有支承整个盒体的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机顶盒,使得机顶盒兼具时钟功能,实现既能收看数字电视、又可作为客厅时钟挂饰,美观、大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设支撑脚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2,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机顶盒具备常规机顶盒功能,用于接收数字电视信号。该机顶盒整体为扁平状,与常规现有机顶盒最大改进之处为带有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即在机顶盒盒体1面积较大的一面设置有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且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略小于机顶盒表面,使机顶盒整体看起来与挂钟近似。
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内设置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通过时钟管理电路与机顶盒内部的主芯片电联接,向显示模块供电以及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本方案中,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镶嵌于机顶盒盒体1外表面,与盒体1成为一体。除此之外,也可以以螺丝或者卡扣固定的形式将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固定于盒体1外表面,显示模块电路通过导线以及可灵活拔插的插头与机顶盒主芯片电联接。
在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中也可以增设显示日期、阴历、礼拜时间的显示窗口,增设万年历功能,增加机顶盒的功能。
为了便于将整个机顶盒悬挂于墙壁上,在机顶盒背面设置有挂孔或者挂钩。悬挂于墙壁上之后,机顶盒整体类似于挂钟,使之既具有机顶盒的功能,又具有挂钟的作用,并且通过美观的外形设计,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此外,也可以在盒体1与安装数字时钟显示面板2的背面设置支承整个盒体的支撑脚3,使整个机顶盒可通过支撑脚立于桌面上,进一步丰富了机顶盒的使用场合。详细如附图3所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九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九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06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