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纳米电加热膜式蒸汽发生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0176.0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龙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加热 蒸汽 生机 | ||
技术领域
一种用来制造蒸汽的纳米电加热膜式蒸汽发生机
背景技术
蒸汽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业物质,对卫生保健、美化生活、提供热源,甚至产生动力都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人们生活中使用的用于熨烫、蒸煮、消毒等目的的蒸汽,传统上大多使用电加热的方式取得。传统制取蒸汽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但因为,热效率较低,最高热效率仅为80%左右;产生蒸汽速度较慢,1KW功率电加热蒸汽发生机,加热2000mL20℃左右的冷水,要近10分钟后才能产生蒸汽;不能满足现代生活、人们对生产蒸汽更高效、更快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纳米电加热膜技术,设计一种纳米电加热膜式蒸汽发生机,使其具有高效、高速、快捷制取蒸汽的功能和特点,以满足现代生活人们对制取蒸汽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由冷水盒、蒸汽盒、加热片组成,冷水盒为长方形,通过导流管与底部长方形冷水盒连通,底部冷水盒通过由加热片组成的上水通道与长方形蒸汽盒相通,蒸汽盒与底部冷水盒通过由四根柱杆组成的支撑框固定,冷水盒一侧设有注水孔,蒸汽盒上盖设有蒸汽出口,蒸汽盒上盖位置尺寸高出冷水盒上盖设置。
加热片为纳米电加热膜加热片。每两片组成一个上水通道,两片加热片外侧为纳米电加热膜,中间为上水通道。
纳米电加热膜水的制作方法已在此申请前申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40349.1。该申请中记载的纳米电加热膜水的配方和工艺方法如下。
纳米电加热膜水配方的组分如下:
酒 精 35%-75%
四氯化锡 17%-42%
三氯化锑 0.7%-8%
三氯化铟 0.01%-5%
用该配方制成的纳米电加热膜水,其最终组分集合后为100%;
纳米电加热膜水的制作工艺如下:
将酒精加热至65℃-95℃,将17%-42%的四氯化锡投入被加热后的酒精中,搅拌5-15分钟,至其充分溶解,再将0.7%-8%的三氯化锑和0.01%-5%的三氯化铟,投入含有四氯化锡的酒精溶液中,搅拌5-15分钟,至其充分溶解,即得耐高温纳米电热膜水。
将用上述方法制成的耐高温节能纳米电热膜水加温至65℃-95℃,用静电喷涂方式将其均匀喷涂在钢性绝缘平面材料上,即可形成耐高温节能纳米电加热膜。
将该电热膜分两极接通电源正负极,即可制成高效,高质加热热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冷水盒内注入冷水后,冷水通过导流管注入底部冷水盒中。底部冷水盒中的冷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由加热片组成的上水通道,在瞬间被加热至沸点状态下,上行至蒸汽盒中。因蒸汽盒上部高出冷水盒,成为无水空间。沸腾的水在这里连续不断地产生蒸汽,并通过蒸汽出口向使用者连续供应蒸汽。
本实用新型因使用了纳米电加热膜加热片,使本实用新型加热过程瞬间即沸,热效率高达98%;冷水状态下60秒即可产生蒸汽,故尔具有结构简单、节能节电、可连续高效供气及寿命高达2万小时以上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3)冷水盒,(2)导流管,(4)(5)(6)(7)加热片上水通道,(8)蒸汽盒,(9)蒸汽出口,(10)注水孔,(11)支撑框。
具体实施方式
现举一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冷水盒1长32cm,宽8cm,高15cm,盒顶端距冷水盒3底端25cm;导流管2直径为2cm,注水孔10直径为2cm;冷水盒3长32cm,宽12cm,高4cm;蒸汽盒8长32cm,宽12cm,高12cm,顶端距冷水盒3底端38cm;用纳米电热膜加热片组成的加热片上水通道4、5、6、7共4条,每两片加热片间隔3mm组成一个通道。加热片基材为3mm厚玻璃,电热膜在上水通道外侧,内侧为上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龙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龙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0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