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60159.7 | 申请日: | 200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4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田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春涛 |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鱼缸 新型 环保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吧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都只有一套水循环系统来补充鱼缸内水中的氧气含量,鱼在水中时间长久后,鱼的排泄物就会将水弄脏,就必须得换水。换水就会带来诸多不便,浪费水资源,使用者经常会忘记换水导致鱼缸内水质变坏,需要有一种可自动循环过滤无需经常换水的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满足人们的需求,方便人们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两套水循环过滤装置可自动循环过滤无需经常换水的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包括吧台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吧台面板下方设有透明的玻璃鱼缸,在所述的鱼缸底部设有底部过滤装置,在所述的鱼缸一侧设有净水池,所述的净水池内设有过滤装置。
如上所述的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过滤装置包括出水口在鱼缸上部的水泵和与水泵相连的曲折铺设在鱼缸底部与鱼缸相通的管道,所述的管道管壁上设有小孔,所述的鱼缸底部还铺设有用于吸附过滤的珊瑚砂。
如上所述的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设置在净水池内的多个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净水池分隔为首净水池、尾净水池、中间第一净水池、中间第二净水池,所述的尾净水池上部与鱼缸相通,所述的首净水池底部与第一中间净水池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中间净水池上部与第二中间净水池上部相通,所述的第二净水池底部与尾净水池底部相通,每个净水池内装有用于吸附过滤的珊瑚砂,所述的进水池过滤装置还包括将水从鱼缸抽送到首净水池的第二水泵。
如上所述的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上设有多个小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鱼缸底部和侧面设有循环过滤装置,可对鱼缸里的水进行不断的循环过滤,不用换水,使用方便卫生。过滤装置中的珊瑚砂中的微生物对水中的鱼排泄物进行分解,再由水草等植物吸收对水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态鱼缸新型环保过滤系统,包括吧台面板1,在吧台面板1下方设有透明的玻璃鱼缸2,在所述的鱼缸2底部设有底部过滤装置3,在所述的鱼缸2一侧设有净水池401,所述的净水池401内设有过滤装置4。
所述的底部过滤装置3包括出水口在鱼缸2上部的水泵6和与水泵6相连的曲折铺设在鱼缸2底部与鱼缸2相通的管道7,所述的管道7管壁上设有多个小孔701,所述的鱼缸2底部还铺设有用于吸附过滤的珊瑚砂8。
所述的过滤装置4包括设置在净水池401内的多个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净水池401分隔为首净水池4011、尾净水池4012、中间第一净水池40131、中间第二净水池40132,所述的尾净水池4012上部与鱼缸2相通,所述的首净水池4011底部与第一中间净水池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中间净水池40131上部与第二中间净水池40132上部相通,所述的第二净水池40132底部与尾净水池4012底部相通,每个净水池内装有用于吸附过滤的珊瑚砂,所述的进水池过滤装置4还包括将水从鱼缸抽送到首净水池4011的第二水泵9。
水泵6将水经鱼缸底部珊瑚砂过滤从管道7抽出后从上方注入鱼缸2内,这主要过滤鱼缸底部的水。第二水泵9将鱼缸上部的水抽到首净水池4011内,经首净水池4011内的珊瑚砂过滤后从首净水池4011底部渗入净水池40132内,经净水池40132内的珊瑚砂过滤后从净水池40132的上部流入进水池40133内,经净水池40133内的珊瑚砂过滤后从净水池40133底部渗入尾净水池4012内,经尾净水池4012内的珊瑚砂过滤后从尾净水池4012的上部流入鱼缸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春涛,未经田春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0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