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9658.4 | 申请日: | 2009-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6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煊;李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霸菱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1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 地址: | 5283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机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机端盖组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电机安装用的支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微型电机,尤其是在额定电压下,空载功率在5~20W之间的交流微型电机,其低压起动一直是困扰生产厂家和用户的技术难题;而传统的端盖组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球形轴承12在轴承室13内,直接用弹性的压爪通过在铸造端盖14本体的轴承室13止口处打铆15的形式压紧轴承12,这种结构的端盖组件,虽然结构较为简单,并且在小电机行业使用了几十年,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打铆15时,弹性压圈16被完全压死,且压圈16变形大,使轴承12受力不均匀,从而限制了轴承12的自由度,即:电机在加电后、在力矩作用下或起动冲击后,转承12不能自动与转轴调正球心,造成电机轴承12与转轴蹩劲不能在低压起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有效解决小功率电机低压起动的问题的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包括压铸端盖、含油轴承和浸油毛毡,压铸端盖上设置有轴承室,轴承室内设置有含油轴承及其浸油毛毡,其特征是,所述轴承室的上部盖设有压盖,压盖与含油轴承之间设置有弹性压圈,弹性压圈套置在含油轴承的上部,且弹性压圈与轴承室内壁之间具有径向调整自由间隙。此款结构的微电机用端盖组件,通过在轴承室的上部设置压盖,压盖与含油轴承之间设置弹性压圈,并使弹性压圈与轴承室的内侧壁部之间设置具有调整自由的间隙,通过压盖将压力传递给弹性压圈,弹性压圈在径向是完全自由的,可在径向自由根据轴的位置调正球心,含油轴承球心在任何时候相对转轴来说都是最佳的状态,使转轴与含油轴承保持很高的同心度,保证阻力最小的状态,从而使电机具有良好的低压起动性能,解决小功率电机低压起动的技术难题,同时又为生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直接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压圈与压盖之间设置有弹性压圈变形后的空间区间隙。
上述弹性压圈由内至外分别包括有压圈中央拱起部、压圈环形凹部和压圈环形微凸边缘,压圈中央拱起部上开设有轴承套孔,压圈中央拱起部的轴承套孔周边延伸出多处轴承压爪,压圈环形凹部与对应的压盖之间的间隙为弹性压圈变形后的空间区间隙,压圈环形微凸边缘与压盖外周底部接触,且压圈环形微凸边缘与轴承室内壁之间存有径向调整自由间隙。
所述弹性压圈可以是钢板压圈,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弹性压圈。
所述压盖由内至外分别包括有压盖中央拱起部和压盖环形凹部,压盖中央拱起部开有压盖通孔,且压盖通孔外径大于压圈拱起部。
所述压铸端盖的轴承室开口处沿其周边设置有多个固定压盖的打铆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通过在轴承室的上部设置压盖,压盖与含油轴承之间设置弹性压圈,并使弹性压圈与轴承室的内侧壁部之间设置具有调整自由的间隙,可以解决小功率电机低压起动的问题,既保证了电机起动性能良好,起动电压低且一致性较好的同时又为生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直接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端盖组件打铆点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端盖组件打铆点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组件压盖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组件弹性压圈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6所示,一种微电机用的端盖组件,包括压铸端盖1、含油轴承2和浸油毛毡3,压铸端盖1上设置有轴承室11,轴承室11内设置有含油轴承2及其浸油毛毡3,所述轴承室11的上部盖设有压盖4,压盖4与含油轴承2之间设置有弹性压圈5,弹性压圈5套置在含油轴承2的上部,且弹性压圈5与轴承室11内壁之间具有径向调整自由间隙6,所述弹性压圈5与压盖4之间设置有弹性压圈5变形后的空间区间隙7。
上述弹性压圈5可以是钢板压圈,由内至外分别包括有压圈中央拱起部51、压圈环形凹部52和压圈环形微凸边缘53,压圈中央拱起部51上开设有轴承套孔51-1,压圈中央拱起部的轴承套孔51-1周边延伸出多处轴承压爪51-2,压圈环形凹部52与对应的压盖4之间的间隙为弹性压圈变形后的空间区间隙7,压圈环形微凸边缘53与压盖4外周底部接触,且压圈环形微凸边缘53与轴承室11内壁之间存有径向调整自由间隙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霸菱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霸菱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轴颈旋转密封装置
- 下一篇:空调器的送风叶片驱动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