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麦克风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9650.8 | 申请日: | 2009-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9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辉隆 |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1R13/7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麦克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具体是指一种与扩音器匹配使用对扩音器电源具有控制作用的麦克风。
背景技术
传统的麦克风,在与扩音器匹配使用的过程中,只单纯体现一个麦克风的作用,即只具备声音导入功能或控制麦克风信号输出给扩音器的功能。如果使用者(教师、导游等)在使用时,由于某种原因短时间内不使用麦克风时,一般直接将麦克风闲置,而不会将扩音器电源关闭,如果时间过长,或闲置次数过多,因扩音器上的电源得不到及时关闭,则会浪费扩音器电池能量,缩短电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不利于节能和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自身开关联动控制与其匹配的扩音器电源的新型麦克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麦克风,包括麦克风本体,在麦克风本体上设有当麦克风与扩音器匹配使用时用于控制扩音器电源的开关,所述开关通过与其连接的用于与扩音器匹配的立体声插头实现对扩音器电源的控制。
具体的,所述立体声插头采用三芯立体声插头;而所述扩音器上设有与立体声插头匹配的接口。
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开关与立体声插头之间接有电阻和电容组成的静音电路,该电路起到减小开关冲击声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麦克风不但可以通过其上设置的开关按钮控制麦克风信号输出,而且能通过该开关连动控制与其相匹配的扩音器的电源输出,对扩音器的电源进行管理,能够有效节省扩音器上电池所消耗的电能,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有效控制电池的使用量,节能环保,适应当前社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麦克风开关S部分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所述与麦克风匹配的扩音器接口与电源部分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是在原麦克风本体上加装开关S,使该开关通过与扩音器上匹配插接的立体声插头E1控制扩音器的电源,使其在需要时输出,不需要时及时关闭,该开关设计在麦克风上,使用者可随时随地方便的操作。
如图1,所述的开关S与立体声插头E1的连接关系是:开关S动触点1、5分别连接插头E1的1、2脚;开关S的静触点2、5、4分别连接插头E1的1、2、3脚,开关S的静触点3连接插头E1的3脚;同时开关S动触点1、静触点4分别连接麦克风拾音器两极。
另有电阻R1连接于开关S的静触点2、3之间,电容C2连接于开关S的静触点3与插头E1的3脚之间。电阻R1和电容C2组成静音电路,用于减小开关S动作时的冲击声。
如图2,所述麦克风实现扩音器电源控制,则扩音器上要对应设置与立体声插头E1匹配的接口J2。接口J2的第一组触点中3与接地触点5相连,而另一触点4通过开关S1连接扩音器电源输出电路部分。该电源输出电路包括开关管Q3;所述开关管Q3源极连接扩音器电源VCC、漏极作为电源输出端;开关管Q3栅极连接通过电阻R5连接开关S1,同时Q3栅极还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VCC端。图中电容C1、C7起滤波作用。
结合图1、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当扩音器部分没有插入立体声插头E1时,闭合开关S1,则开关管Q3栅极通过电阻R5、开关S1、接口J2的4脚、3脚连接到地,处于低电平,则Q3导通,扩音器电源VCC经过Q3输出,接普通的麦克风可以正常使用。
而扩音器插入立体声插头E1时,则插座J2的3脚与4脚断开转而与插头E1的2脚接触导通,插座J2的5脚则与插头E1的3脚接触。这时,扩音器电源脱离了其自身控制,电源是否输出取决于麦克风上的开关S。当开关S置为ON状态时,插头E1的2脚经过5脚、4脚、3脚接通到接口的5脚到地,低电平使Q3导通,打开扩音器电源输出。而当开关S置为OFF状态时,开关管Q3的栅极无到地通路,则扩音器电源无法输出,关闭了电源,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外观示意图,该实施例中所述开关S采用线控开关。开关S也可采用其它形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对其所做的任何微小变化及等同替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辉隆,未经杨辉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喇叭筒状耳机线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访客对讲系统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