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耳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8515.1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鸿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6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耳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的放置、收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耳机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机、MP3(随身听)、游戏机等的有线耳机在不使用时无处放置,有线耳机不易收存,耳机数据连接线容易散乱甚至打结,携带不方便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将耳机缠绕在随身听等的机身上,这样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耳机也容易损坏,同时也为使用者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之优点的便携式耳机装置,其结构新颖、简便实用、便于生产,该耳机装置不仅能将耳机收纳其中,使散乱的耳机数据连接线缠绕在柱轴上,而且耳机装置可以吊挂在手机、M P3(随身听)、游戏机上,既不影响美观,也方便了携带和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耳机装置,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耳机装置,包含有底壳、耳塞,耳塞通过数据线连接数据接收端,底壳上面设有对合的面盖,底壳或面盖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耳塞配合的凹陷卡口。
进一步,所述底壳的边缘设有挂绳,底壳与面盖之间包覆缠绕在柱轴上的数据接收端与数据线,底壳的壳面内壁可设有向内竖立的复数柱轴;底壳或面盖边缘两侧开有与耳塞内面相对应的凹陷卡口,数据接收端是音频插头,数据线是音频线,数据接收端也可是无线蓝牙接收器;
进一步,所述底壳的边缘中部设有一竖立的卡扣,面盖边缘中部与底壳上的卡扣相对应部位设有与卡扣可卡合的卡位,底壳边缘的卡扣与凹陷卡口之间设有定位侧壁,面盖边缘的卡位与凹陷卡口之间设有定位侧壁,定位侧壁抵触耳塞的座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人性化设计,使用携带方便,耳机装置上设有挂绳,配件放置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易生产,使散乱的耳机数据连接线缠绕在柱轴上,直接装入该耳机装置中,耳塞卡入壳身外侧内,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把耳机放置盒体壳面上,不占用盒体内部体积,便于数据接收端与数据线放置在由底壳与面盖所组成的盒体内,便于缩小整个盒体装置的体积,利于携带与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相关结构主要包括以下零部件(或装置):底壳1、卡位2、面盖3、柱轴4、数据接收端5、侧壁6、凹陷卡口7、卡扣8、数据线9、耳塞10、挂绳11。
结构器件如附图1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耳机装置之实施例立体展开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图2、图3、图4来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底壳1、耳塞10,耳塞10通过数据线9连接数据接收端5,底壳1上面设有对合的面盖3,底壳1或面盖3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耳塞10配合的凹陷卡口7。
具体实施时,底壳1上面设有对合的面盖3,底壳1与面盖3边缘两侧同位置处各开有一个与耳塞10内面相对应的凹陷卡口7,凹陷卡口7向壳体内延伸,耳塞10的内面可卡入凹陷卡口7中紧密吻合,底壳1的边缘中部设有一竖立的卡扣8,面盖3边缘中部与底壳1上的卡扣8相对应部位设有与卡扣8可卡合的卡位2,底壳1边缘的卡扣8与凹陷卡口7之间设有定位侧壁6,面盖3边缘的卡位2与凹陷卡口7之间设有定位侧壁6,底壳1边缘的定位侧壁6与面盖3边缘的定位侧壁6上下相互对合,定位侧壁6抵触耳塞10的座体,使耳塞10卡扣在凹陷卡口7内更加稳定,底壳1上设有向内竖立的柱轴4,柱轴4设于底壳1的壳面内壁,柱轴4用于缠绕数据线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鸿,未经王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止式次同步谐振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 下一篇:锂电池两节充电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