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8310.3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6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魏银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银通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10/36;H01M2/02;H01M10/50;H01M10/04;H01M10/38;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 ||
1.动力电池,包括有外壳、电池本体和电极,所述电池本体包括有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还包括有内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散热装置,内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散热装置;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截面为环形的柱体结构容纳腔,极片卷绕式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电极设置在内壳的内腔中,所述内壳还具有一个以上的可贯通所述内腔的空气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壁厚尺寸大于内壳的壁厚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和内壳(4)采用嵌套在一起的圆管状结构;所述外散热装置为多片沿外壳(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外散热片(11),所述多片外散热片(11)均固定在外壳(1)的外表面上,相互间间隔有特定距离;容纳腔(5)为截面为圆环形的柱体结构,电池本体(2)的极片(21)卷绕成重叠的圆柱片状;所述内散热装置为多片沿内壳(4)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内散热片(41),所述多片内散热片(41)均固定在内壳(4)的内表面上,相互间间隔有特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3)包括有电极部件一(31)和电极部件二(32),分别位于所述内腔的上下两端;所述电极部件一(31)包括有:一根以上的极柱(311)和位于所述内腔中心位置的连接管(310);所述极柱(311)一端连接内壳(4)的内表面,另一端连接连接管(310);所述三根极柱(311)沿内壳(4)的内表面圆周均布;所述电极部件二(32)具有与电极部件一(31)相同的结构;电极部件一(31)和电极部件二(32)相互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传感器(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厚度值在0.5mm-500mm之间;所述内壳(4)厚度值在0.2mm-15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为一个截面呈齿轮状的可贯通所述内腔的空气流道;或者所述内腔为一个截面主体呈梅花状的可贯通所述内腔的空气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为一个截面呈蜂窝形状的可贯通所述内腔的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由多个相互间不连通的圆柱形小蜂窝孔组合而成;每个小蜂窝孔间壁厚为0.5mm-1.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散热装置为多片沿外壳(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方形外散热片(12),所述多片方形外散热片(12)均固定在外壳(1)的外表面上,相互间间隔有特定距离;所述多片方形外散热片(12)的最外轮廓均位于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整个动力电池外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装置为多片沿内壳(4)的径向向内延伸的方形内散热片(42),所述多片方形内散热片(42)均固定在内壳(4)的内表面上,相互间间隔有特定距离;所述多片方形内散热片(42)的最内轮廓均位于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形成一个主体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空气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银通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银通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3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发器
- 下一篇:用于电热能量转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