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20058052.9 | 申请日: | 2009-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和;周自云;冯忠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B05C1/06;B05C11/10;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双皓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润滑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漆包线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生产过程中,在对铜线进行包漆和烘干后,有一道对漆包线进行涂润滑油的工序,一般涂油工序都为:用储油器贮存一定量润滑油,毛毡与储油器连接以在漆包线通过时对其进行涂油。此种方法产生的问题为润滑油液位不易控制,常常漆包线涂油量过多,涂油毛毡及导轮等处有油珠且有蜡析出,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能控制润滑油液位水平,控制漆包线涂油量,减少蜡的析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包括有导向部件、涂油毛毡;其中,所述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还包括油槽、油箱以及油箱泵自动循环部件;所述涂油毛毡的顶端位于油槽的润滑油液面上方,底端伸入油槽的润滑油液面下方;所述油箱泵自动循环部件包括有循环泵、进油管以及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油箱和油槽连接,进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泵和油槽连接;回流管与油槽的连接位置位于进油管与油槽的连接位置的上方。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导轮。
所述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还包括毛毡台,位于涂油毛毡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包括有导向部件、涂油毛毡、油槽、油箱以及油箱泵自动循环部件;此装置的优点为油箱泵自动循环供油,润滑油液位自动控制且能保持在较低液面,润滑油浓度的稳定性提高,蜡析出量明显减少,不浪费润滑油,降低了成本。在涂油毛毡后加毛毡台使漆包线上涂油量明显降低,减小了顾客投诉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的导向部件和涂油毛毡2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导轮、2涂油毛毡、3油槽、4回流管、5进油管、6循环泵、7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请见图1至图2,包括有导向部件、涂油毛毡2;其中,所述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还包括油槽3、油箱7以及油箱泵自动循环部件;所述涂油毛毡2的顶端位于油槽3的润滑油液面上方,底端伸入油槽3的润滑油液面下方;所述油箱泵自动循环部件包括有循环泵6、进油管5以及回流管4;所述回流管4的两端分别与油箱7和油槽3连接,进油管5的两端分别与循环泵6和油槽3连接;回流管4与油槽3的连接位置位于进油管5与油槽3的连接位置的上方.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导轮1。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有多个导轮1,所述多个导轮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导轮1的外侧壁上,具有环状的漆包线定位槽。
所述涂油毛毡2的顶端伸出油槽3的上方,涂油毛毡2的顶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漆包线引导槽。
所述油槽3包括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位于进油口的上方。
所述回流管4的上端与油槽3的出油口连接,下端连接油箱7的顶部;进油管5的上端与油槽3的进油口连接。
所述循环泵6安装在油箱7的顶部,循环泵6的输出口与进油管5连通。
所述导轮1的漆包线引导槽的中部与所述涂油毛毡2的漆包线引导槽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位置。
所述漆包线润滑油涂敷装置还包括毛毡台,位于涂油毛毡2的后部。
参见附图1、2,漆包线按图示方向经过导轮1至涂油毛毡2,涂油毛毡2上开漆包线引导槽以使漆包线经过且同时被涂敷上润滑油,润滑油供给部分采用循环泵自动循环供给,其中油箱7内的润滑油由循环泵6经进油管5送至油槽3内,当油槽3内的润滑油高出既定液位时,油槽3内的润滑油经进回流管4回流至油箱7内,从而油槽3内液位可以保持在较合理的水平。为清除漆包线表面多余的油脂,可优选在涂油毛毡后安装毛毡台(图中未示出),毛毡台可有效清除漆包线表面多余的润滑油。
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蓉胜超微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0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