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密封圈支承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7687.7 | 申请日: | 2009-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664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雄;黄权章;郭灿佳;胡明光;谭就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振雄 |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28305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锅 密封圈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配件,尤其是电压力锅密封圈支承装置,属现有技术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的密封圈通常都是由固定在锅盖内的支承装置来支承的。目前大多采用两类支承结构:一类是用不锈钢丝弯曲成圆圈再通过数个支承脚焊接在锅盖内,由于支承脚一端与钢圈焊接,另一端与锅盖焊接,加工完成后,钢圈是固定的,无法再调节位置,因此对钢圈在锅盖内的定位等工艺要求极高。往往在制作过程中某一个工序不准确,就会造成钢圈高低不一,密封圈由钢圈支承后,就会产生密封不良,出现漏气现象,影响电压力锅的正常使用;另一类是锅盖中央焊接一条密封圈支承杆,用铝片冲压一个支承盘,支承盘靠中间的一个硅胶构件装在密封圈支承杆上,密封圈套置在支承盘的外径上,由于支承盘是在中央位置支承,所以密封圈的高低位置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因此对工艺的要求没有上述第一类支承结构的高。但也存在定位杆焊接时,中心不正及轴歪斜、铝支承盘的直径大小不一等影响因素,造成密封圈密封效果不稳定。而且,上述两类支承结构同时还存在造价高和密封圈受热吸水后膨胀容易从支承装置上脱落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密封圈定位准确,密封可靠、一致性好、造价低廉且密封圈膨胀后也不易脱落的电压力锅密封圈支承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和支承环,支承环的上端向圆心方向延伸有密封圈支承片,使支承环的横截面为“7”字形,支承环固定在锅盖内沿上,支承环上的支承片与其上方的锅盖部分构成支承槽。
上述支承环上的密封圈支承片为连续的整体环形片或为若干分立的不连续的支承片构成,组成断续的环形片。
上述支承槽的高度大于密封圈外圈的厚度,使得密封圈嵌装进密封槽内后能上下调整位置高度。
上述支承环为不锈钢片构成,通过焊接固定在锅盖内沿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密封圈的外圈嵌装在支承环与锅盖构成支承槽内,由于受锅盖内径的制约和支承环上的支承片的支承,密封圈即被支承在锅盖内的适当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密封圈嵌装到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槽内,受到锅盖内径的制约和支承环上的支承片的支承,工作时受热吸水膨胀后,也不会从支承装置上脱落;同时,密封圈位于支承槽内,故压力锅工作时密封圈可以在槽内自动调整上下高度,确保密封圈定位准确,密封可靠、一致性好;而且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节省材料,因此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上密封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1和支承环2,支承环2的上端向圆心方向延伸有密封圈支承片21,使支承环2的横截面为“7”字形,加工制作时,采用薄条不锈钢片料,弯曲焊接成圆圈后,再在一端压口形成支承片21,上述支承环2上的密封圈支承片21可以为连续的整体环形片,也可以为若干分立的不连续的支承片21构成,组成断续的环形片;支承环2通过焊接固定在锅盖1内沿上,支承环2上的支承片21与其上方的锅盖部分构成支承槽4。上述支承槽4的空间高度大于密封圈3外圈的厚度,使得密封圈3嵌装进支承槽4内后能上下调整位置高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密封圈3的外圈嵌装在支承环2与锅盖1构成支承槽4内,由于受锅盖1内径的制约和支承环2上的支承片21的支承,密封圈3即被支承在锅盖1内的适当位置。工作时密封圈3受热吸水膨胀后,也不会从支承装置上脱落;同时,密封圈3位于支承槽4内,而支承槽4的空间高度大于密封圈3外圈的厚度,故压力锅工作时,密封圈3可以在支承槽4内自动调整上下高度,确保密封圈3定位准确,密封可靠、一致性好;而且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节省材料,因此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用于各种电压力锅上,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普通压力锅和微压电饭煲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振雄,未经黄振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