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7532.3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坤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永大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8 | 分类号: | B21C37/08;B21C37/30;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为 |
地址: | 510880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模头 固定 焊接 制管组内焊道整平 机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制管机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
背景技术
焊接制管通常需要将钢卷板经过裁切、卷绕,放卷、成型、焊接、退火、整形等工序才能制成成品焊接管。在焊接制管机组中,为提高焊接管的内悍道平整性,在焊接工序后往往还直接利用一内整平模头对焊接管的内焊道进行整平处理,传统的整平内模头是需要旋转的,内模头的旋转是电机带动一钢丝绳转动,钢丝绳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再带动内模头转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其对内焊道的整平效果也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整平效果好的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多组成型模具,其中,所述的成型模具工序后面的机架上还设有内焊道整平用的内模头,内模头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架固定连接。
上述的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中,所述的连接杆后端通过螺母与支架固定连接,这样方便根据不同的管径要求更换不同直径的内模头。
上述的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中,所述的内模头前端设有黄铜套,可以防止内模头刮伤焊接管内壁。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内模头在工作时不转动,既简化了内焊道整平工序中内模头的结构,而且内焊道的整平效果更加理想;进一步改进后,由于在内模头前端设置黄铜套,因黄铜与钢板的摩擦力小,可以有效避免内模头对焊接管内表面的刮伤,保证焊接管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机架1、成型模具2、内模头3、黄铜套3a、连接杆4、支架5、钢带6、焊接管7。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头固定的焊接制管组内焊道整平机台,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七组成型模具2,在成型模具2工序后面的机架1上还设有内焊道整平用的内模头3,内模头3与连接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连接杆4的左端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支架5固定连接,固定的内模头3对内焊道具有更好的整平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4后端通过螺母与支架5固定连接,这样方便在加工不容管径的焊接管时更换不同直径的内模头3;为保证内模头3对焊接管内表面的刮伤,还在内模头3前端设有黄铜套3a,这样可以保证焊接管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参阅图2所示,钢带6从机架1左面进入制管机组内,经过多大十四组的成型模具2挤压成型后,成为上部留有直线焊缝的管坯,然后被一至三个焊炬焊接成焊接管7,焊接管7经过内模头3所在部位时其内焊道被整平,经内焊道整平后的焊接管7被连续依次输送至外焊道打磨工序、热处理工序、整理工序、切割工序后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永大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永大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