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颗粒燃烧气化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57497.5 | 申请日: | 200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32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曾巨泓;曾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巨泓;曾智豪 |
| 主分类号: | F24B1/187 | 分类号: | F24B1/187;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本谦 |
| 地址: | 650106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颗粒 燃烧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子,特别是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气化炉,适合城镇、农村和山区使用。
背景技术
众可周知,目前我国不少农村和山区做饭用的炉灶仍然以砖砌成,以木柴、秸杆、干草、树叶等生物质作燃料。这种炉子结构十分简单,但热效率很低,其结构根本没有考虑到生物质在炉内是否充分燃烧的问题,黑烟很多,不但浪费热能,而且还污染环境,甚至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近几年有些公司开发一些利用锯末,秸杆粉碎后作燃料的燃烧气化炉,但因技术不成熟,使用复杂,还要用鼓风机助燃,不但解决不了黑烟问题,而且耗费不少电能,无法推广应用。本人曾于2008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了一个发明名称为“再生生物质气化燃烧炉”的实用新型专利,大大提高了热效率,显著减少黑烟的生成。然而,该炉子还不能适应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使用要求,难以正常燃烧和操作。这是现有技术仍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生物质颗粒的燃烧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热值高和操作方便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气化炉。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气化炉,包括有炉体、炉头、拦火圈、分火环、排烟道、炉口颈、炉胆、炉栅、储灰保温箱、出灰口、转动式调风门和集灰箱,其特征在于:炉口颈与炉胆之间是以一个锥管形过渡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锥管形过渡连接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进风孔,在炉口颈底端的锥管形过渡连接件上设有一根延伸至炉体外的调节杆,在对应炉口颈处的调节杆下面设有一块与炉口颈配合间隙不大于3毫米的阀门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
所述的炉胆最好为上小下大的锥管形,用耐火材料制成,以利于燃烧和隔热保温。
所述的炉口颈和锥管形过渡连接件整件用铸铁铸造或钢板焊接而成。
在调节杆的把手处设有一弹性定位销,以便于阀门板能固定在某一位置上,方便调节。
在炉头上还有一个分火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锅使用。
本燃烧气化炉是这样使用的:本炉子有两种销售产品,一种是排烟道与抽油烟机连接在一起,主要供城镇居民使用;另一种是不带抽油烟机,使用时将排烟道与烟囱连接,主要供农村和山区居民使用。本炉子在使用时先将阀门板竖置打开加料通道,从炉口颈往炉胆内加入颗粒状生物质燃料,接着用纸点着上层的生物质燃料,然后在炉头上放上铁锅,此时在烟囱或抽油烟机的抽力作用下,空气从出灰口进入炉胆助燃,产生的热气流和不完全燃烧的气体再经过圆锥形过渡连接件和炉口颈从排烟道排出炉外,5分钟后将调风门关闭,使炉内处于缺氧状态,所产生的不完全燃烧气体经过圆锥形过渡连接件和炉口颈时遇到外界从进风孔进入的空气,得到二次供氧立即充分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因此热值比较高,黑烟亦很少。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阀门板后,当阀门板转到调节杆上面时正好与炉口颈配合,由于间隙很小,几乎将炉胆封闭;而当阀门板转到调节杆下面时,阀门板离开炉口颈,与圆锥形过渡连接件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大量的热气和不完全燃烧的气体就可进入炉口颈内,若阀门板转至有一定角度,进入炉口颈的气体便增多,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调节转动式调风门和阀门板便可合理控制燃烧气体进入炉口颈的流量,使二次供氧量与燃烧气体达到最佳匹配,实现充分燃烧,这就是本实用新型发明点所产生的进步之处。因此,人们在使用时,只要认真调整转动式调风门和阀门板就可获得理想的燃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采用上点火,点火容易,起火快,操作简单。
2.一次加料可燃烧较长时间,方便使用。
3.结构合理,燃烧充分,热值高,排污少,尤其优越的是可通过转动式调风门和阀门板的调节,使燃烧达到较为理想状态。
4.可燃烧十分便宜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易于推广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是迄今为止最适合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气化炉具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阀门板(15)转至调节杆(14)下面的状态图。
图3为阀门板(15)转至调节杆(14)上面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巨泓;曾智豪,未经曾巨泓;曾智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复合席
- 下一篇:铝箔分卷机支撑辊压力自动调节装置





